[发明专利]全长粘结性土锚脱粘长度及动态锚固力测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10159.6 | 申请日: | 2016-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87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陈金陵;梁桥;欧阳祥森;邹洪波;刘杰;段建;罗章;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5/74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 代理人: | 宋向红 |
地址: | 41110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长粘结性土锚脱粘长度及动态锚固力测定方法。本发明主要是,基于锚土界面优势剪切破坏特征,根据杆体与锚固体完全耦合时锚固体的总位移组成、锚土界面剪应力指数衰减特征及其滑移失效评定,确定锚固结构脱粘长度变化值,再进一步得到动态锚固力。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对锚固力进行动态监测、锚固效果评价和锚固补强,减少灾害,且监测与计算过程明确,操作简便、环境适应性强、成本低,克服了锚固力固定及其复杂的动态监测技术和补强注浆量依靠经验的问题,体现了较好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从而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 ||
搜索关键词: | 锚固力 脱粘 全长粘结 锚固体 补强 土锚 动态监测技术 环境适应性 长度变化 动态监测 计算过程 剪切破坏 理论意义 锚固结构 锚固效果 指数衰减 耦合 剪应力 有效地 注浆量 总位移 杆体 滑移 锚固 评定 灾害 监测 | ||
【主权项】:
1.一种全长粘结性土锚脱粘长度及动态锚固力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锚土界面优势剪切破坏特征,根据杆体与锚固体完全耦合时锚固体的总位移组成、锚土界面剪应力指数衰减特征及其滑移失效评定,确定锚固结构脱粘长度变化值,再进一步得到动态锚固力;包括如下步骤:(一)锚固结构顶端锚孔边缘锚固体与土体表面位置点位移监测网的布置,包括如下步骤:(1)在边坡各锚固结构顶端锚孔边缘的锚固体表面及其靠近的土体表面两处布设位移监测点,在边坡以外稳定的区域布置含基桩的基准点,以基准点为原点,建立全局直角坐标系,并沿待测锚杆形成监测网;(2)以锚固体顶端中心为原点,沿锚固体轴向及其垂直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局部直角坐标系;(二)通过GPS获得步骤(一)中基准点和监测点的坐标,再通过换算得到锚固体与土体的轴向位移,确定锚土界面相对剪切位移;(三)根据步骤(二)所测位移,理论推导得到脱粘长度;(四)结合锚固体的总位移组成,进一步得到剩余锚固段长度的变化值;(五)最后获得所测锚杆的动态锚固力;所述步骤(二)包括如下具体步骤:通过GPS获得基准点和监测点的坐标,根据坐标换算分别得到锚固体和土体的轴向位移Δsi(i=1,2):Δsi=L'cos(θ+β2)‑Lcos(θ+β1) (1);当锚固体轴向位移Δsg和土体轴向位移Δss两者位移不协调时,便产生锚土界面相对剪切位移Δs:Δs=Δsg‑Δss (2);式中:θ为全局直角坐标系与局部直角坐标系的夹角,Δs为锚土界面相对剪切位移,Δsg为锚固体轴向位移,Δss为靠近锚固体的土体轴向位移,L'为测点A'到基准点的初始距离,β2为测点A和基准点连线与全局直角坐标系X轴的初始夹角,L为测点A到基准点的动态距离,β1为测点A和基准点连线与全局直角坐标系X轴的动态夹角,A'为初始点,A为初始点A'的动态变化点;所述步骤(三)中理论推导得到脱粘长度,包括如下具体步骤:(1)因为锚固性能往往是通过锚固体与土体的剪切强度发挥作用,当锚固体与土体产生相对剪切位移而脱粘,就会导致锚固失效;(2)基于锚土界面优势剪切破坏特征,根据杆体与锚固体完全耦合时锚固体的总位移sT主要由自由段位移sf、锚固段位移sa和锚土界面相对剪切位移ss组成,为简化分析不考虑其它构造和位移形式,因考虑是全长粘结性锚杆,即自由段位移sf=0,得到:sT=sa+ss (3);(3)大量实验显示,锚固段的剪应力呈非均匀分布,在锚固段前端剪应力最大,沿锚固段逐渐降低直至为零,该剪应力拟采用指数衰减分布形式,即可获得脱粘段范围相对剪切位移,锚固段剪应力计算式为:τ(x)=Aγsdmexp[B(x/dg)] (4);其中:式中:Gs,Gg分别为土体和砂浆的剪切模量,Eb为杆体的弹性模量,dg为锚固体直径,db为杆体的直径,dm为受锚土体沿径向的的影响范围,La为锚固段长度,υs为土的泊松比,γs为土的容重;因锚土界面相对剪切位移主要由剪应力引起,于是在脱粘段范围相对剪切位移定义为:结合式(4),将式(5)变形:(4)通过位移监测数据,结合式(1)和式(2),可以分别得到锚固体与土体的轴向位移,即Δsg和Δss,进一步获得锚土界面相对剪切位移Δs;(5)根据步骤(4)中锚土界面相对剪切位移Δs,代入式(6)后,积分计算得到脱粘段长度x=Ls;所述步骤(四)中剩余锚固长度Lr等于锚固段长度La与脱粘段长度Ls的差值,为:Lr=La‑Ls (7);所述步骤(五)中,根据工程锚固要求,通过公式(7)计算得到动态锚固力:Nd=πdgLrτ0 (8);式中:Nd为动态锚固力,τ0为锚固体与土体的粘结强度;最后,根据式(8)动态锚固力与锚固荷载的比较结果,能够对锚固效果进行追踪和有效评价以及必要的锚固补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程学院,未经湖南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1015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