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性软煤层巷道后路冲击地压防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13695.1 | 申请日: | 201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56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潘立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41/18 | 分类号: | E21C41/18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段毅凡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冲击性软煤层巷道后路冲击地压防治方法,它首先划分出高应力区域作为冲击地压防治重点区域;在区域施工切断槽,制造出隔离带;在隔离带的钻孔内安置花管,花管的构造是在与钻孔直径相匹配的一段钢管上布满直径3‑5mm的小孔,小孔只允许压碎的煤粉进入花管,花管内充满煤粉后,用螺旋钻杆取出煤粉,从而起到缓慢释放能量作用。本发明通过在危险区域实施切断槽,将煤层破坏,制造出隔离破坏“带”,改变了煤层连续性,将能量分割有序释放,避免连续冲击;由于煤层软,容易发生“液化型”破坏,局部“抽漏”,造成应力集中现象,通过置入花管技术,改变煤层的物理性质,实现了软煤层缓慢释放能量。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煤层 巷道 后路 地压 防治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冲击性软煤层巷道后路冲击地压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第一步、圈定冲击危险区域在冲击性软煤层巷道掘进过程中,对巷道后路涉及冲击地压危险的区域,通过类比、巷道冲击地压显现特征的分析、实际观测数据判定,划分出高应力区域,作为冲击地压防治重点区域;第二步、施工切断槽,制造出隔离带在巷后路道高应力区域,每间隔30‑40m向煤层中施工切断槽,切断槽由上下连续密集布置的一排钻孔组成,钻孔直径115mm以上,钻孔深度15‑18m,钻孔上下间距0.4‑0.5m,最下面的钻孔距离底板0.8‑1.5m;切断槽切断了煤层的走向联系,构成一个隔离带,从而使煤层失去连续性,将冲击能量分割成若干段向外释放;第三步、控制能量缓慢释放在每个钻孔的10‑18m深度处安置花管,花管的构造是在与钻孔直径相匹配的一段钢管上布满直径3‑5mm的小孔,小孔只允许压碎的煤粉进入花管,花管内充满煤粉后,用螺旋钻杆取出煤粉;从而起到缓慢释放能量作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13695.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形中深孔阶段矿房采矿方法
- 下一篇:组合式CT极性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