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控制的振动胶囊及体外便携式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27310.7 | 申请日: | 201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338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廖专;李兆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21/00 | 分类号: | A61H21/00;A61H23/02;C09D4/06;C09D4/02;C09D7/63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控制的振动胶囊及体外便携式控制器,所述无线控制的振动胶囊包括外壳、径向振动模块、轴向振动模块、电源、控制器、继电器、U型连接器、磁控开关;所述轴向振动模块包括电动机、螺杆、弹簧、击锤、滑动腔道、挡块。优点:(1)本发明的振动胶囊内设有径向振动模块及轴向振动模块,分别提供径向振动及轴向振动,两种不同模式的振动可以实现对胃肠道壁更有效的刺激;(2)本发明可通过便携式体外控制器与无线振动胶囊相连,用户可实时控制无线振动胶囊在体内的轴向振动及径向振动强度,实现无线振动胶囊振动频率的定时可调。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控制 振动 胶囊 体外 便携式 控制器 | ||
【主权项】:
1.一种调节胃肠动力的无线振动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振动胶囊(1)包括外壳(11)、径向振动模块(12)、轴向振动模块(13)、电源(14)、控制器(15)、继电器(16)、U型连接器(17)、磁控开关(18);所述外壳(11)直径为16‑20mm,长度为31‑35mm;所述径向振动模块(12)包括左电磁铁(121)、右电磁铁(122)、摆锤(123)、固定板(124),所述摆锤(123)包括弹性支杆(125)和铁片(126);所述铁片(126)设置在左电磁铁(121)和右电磁铁(122)之间;所述电磁铁包括铁芯(127)、导电线圈(128)、固定支架(129);所述导电线圈(128)紧密的缠绕在铁芯(127)上,导电线圈(128)上设有正、负极输入端,所述摆锤(123)和固定支架(129)固定在固定板(124)上;所述继电器(16)上设有与导电线圈(128)上的正电极输入端连接的开关触点,导电线圈(128)上的负电极输入端与电源(14)的负极相连接,继电器(16)通过控制开关触点与正电极输入端的间歇式吸合,进而交替地为左电磁铁(121)、右电磁铁(122)上的导电线圈(128)供电,摆锤(123)上的铁片(126)在左电磁铁(121)和右电磁铁(122)交替产生的磁力作用下摆动,从而使得振动胶囊(1)具有振动的效果,该振动通过固定板(124)向胶囊外壳(11)施加径向振动力;所述轴向振动模块(13)包括电动机(131)、螺杆(132)、弹簧(133)、击锤(134)、滑动腔道(135)、挡块(136),所述滑动腔道(135)的截面为方形,所述电动机(131)的转轴与螺杆(132)连接,弹簧(133)套接在螺杆(132)上并设置在电动机(131)与击锤(134)之间;所述螺杆(132)表面设有螺纹,所述螺纹在沿着螺杆(132)的轴线方向上设有一型缺口(137),所述击锤(134)外形为块状,击锤(134)内设有与螺杆(132)表面吻合的内表面,击锤(134)内表面上设有与一型缺口(137)互补的一型螺纹(138),击锤(134)可沿着滑动腔道(135)滑动,当电动机(131)接通电源时,转动的螺杆(132)带动啮合的击锤(134)向电动机(131)滑动,此时弹簧(133)处于被压缩状态,当螺杆(132)表面的一型缺口(137)转动到与击锤(134)内表面的一型螺纹(138)正好对应时,击锤(134)在弹簧(133)的弹力作用下沿着滑动腔道(135)滑动并撞击挡块(136),挡块(136)在撞击的作用下向胶囊外壳(11)施加轴向振动力;所述电源(14)包括三组微型纽扣电池(20),U型连接器(17)将电源(14)与控制器(15)固定在一起,U型连接器(17)将电力提供给控制器(15),控制器(15)通过附接的电线为轴向振动模块(13)和继电器(16)供电;所述磁控开关(18)设置在电源(14)与U型连接器(17)电接触点(19)之间,磁控开关(18)在受到外部磁力的情况下会断开电源(14)与U型连接器(17)的连接,使胶囊装置不消耗电池所存储的电能;所述外壳(11)的表面还设有润滑涂层,所述润滑涂层由如下所述的原料制备而成:①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羧丙基甲基纤维素8%、双丙酮丙烯酰胺30%、聚酰胺20%、1‑苯甲酰‑2‑苯磺酰肼5%、正丁胺2%、乙酸乙酯35%;或②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羧丙基甲基纤维素8%、双丙酮丙烯酰胺30%、聚酰胺20%、对甲苯磺酰肼5%、正丁胺2%、乙酸乙酯3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27310.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