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氮二次电池电极及锂-氮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39915.8 | 申请日: | 2016-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101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波;鲍迪;马金玲;徐吉静;徐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38 | 分类号: | H01M4/38;H01M4/583;H01M4/62;H01M4/36;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氮二次电池电极,包括正极和负极;所述负极包括金属锂;所述正极包括集流体;所述集流体包括金属和/或导电碳材料。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氮二次电池,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极、电解液和隔膜。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锂‑氮气可充放电池的电化学高效人工固氮方法,利用氮气,在放电过程中消耗氮气,充电过程中释放氮气,实现氮气的循环,并对外提供电能。本发明的锂‑氮气二次电池的放电与充电过程相对独立,不仅降低了充电电位,且提高了电池循环次数及循环效率。本发明扩展了人工固氮的新方法,填补了锂‑氮二次电池技术领域的空白,原子利用率高,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有利于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存储与利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电池 电极 | ||
【主权项】:
1.一种锂‑氮气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负极为金属锂;所述正极包括集流体;所述正极不含有MCMB;所述集流体为金属和导电碳材料,或导电碳材料;所述集流体为网状的透气结构;所述进气口用于通入氮气,所述出气口用于排出氮气;所述锂‑氮气二次电池通入氮气作为工作气体,实现氮气在电池放电和充电过程中循环转化,并储存和释放电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39915.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