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手机信令大数据和动态交通分配的OD标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610946925.4 | 申请日: | 2016-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04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喜群;张帅超;陈楚翘;陈笑微;郑宏煜;沈凯;叶韫;孙闻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手机信令大数据和动态交通分配的居民出行OD矩阵标定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构建城市道路仿真网络模型,利用微波和卡口数据对构建的城市道路网络中各路段的仿真参数进行标定,利用微波检测器获取实际道路网中的真实交通流量,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获取初始的OD矩阵的交通流量,通过动态交通分配方法,对初始交通流量进行动态调整使之趋近于路网中的真实交通流量,计算仿真估计交通流量和真实交通流量之间误差,如满足阈值则标定结束,否则继续进行基于仿真的动态分配,直至标定结束。本发明采用手机信令大数据对居民出行的动态OD矩阵进行标定,具有数据信息来源稳定客观、样本量大、覆盖范围广、数据精度高、动态性强等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手机 信令大 数据 动态 交通 分配 od 标定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利用手机信令大数据和动态交通分配的居民出行OD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1)基于中观交通仿真工具DTALite构建城市道路网络模型,包括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2)针对步骤(1)中构建的城市道路网,通过车牌识别数据及微波数据对步骤(1)构建的城市道路网的各路段的仿真参数进行标定。采用分段线性拟合的方法,对道路的通行能力、自由流速度、阻塞密度、拥挤消散波速四个仿真参数进行标定,并采用非线性拟合的方法对美国联邦公路局开发的路阻函数模型(BPR)中的两个参数α和β进行标定。BPR函数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如下:t=t0[1+α(qc)β]]]>式中:t为车辆通行路段的旅行时间;t0为路段自由流出行时间;q为路段的车流量;c为路段设计通行能力;α,β为待标定参数。(3)利用微波检测器获取实际道路网络中的时变车流量、速度、密度,数据更新周期通常为5分钟。(4)获取手机信令数据,得到居民在各个交通分析小区间的流动量数据,从而掌握居民出行分布规律,形成初始的出行OD矩阵。具体为:将基于某一移动运营商手机信令数据的出行OD矩阵转化为全人口出行OD矩阵,进一步转化为机动车的OD,转化方法如下:ODpeople=ODmobileα1×α2×α3×α4]]>式中,ODpeople:常住人口OD分布;ODmobile:利用某一运营商手机用户数据计算的OD分布;α1(average ownership):手机用户的人均拥有量(部/人);α2(penetration rate of mobile phone):手机用户比例;α3(market share):该运营商的市场占有率;α4(detection probability):用户手机被检测到概率。人均手机数α1=手机数/客户数;手机用户比例α2=min{客户数/常住人口,1};市场占有率α3由运营商提供;用户手机被检测到概率α4=一个月内被检测到的用户数/该地区内注册用户总数。ODvehicle=ODpeople×ρ式中,ODvehicle:机动车OD分布;ρ(split rate):机动车的分担率。(5)在步骤(2)标定后的仿真路网的基础上,根据步骤(3)中通过微波数据获取的实际道路交通流数据,对步骤(4)中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获得的出行OD矩阵进行动态交通分配,得到估计交通流量和真实交通流量间的误差。(6)判断估计交通流量和真实交通流量间之间的误差是否满足预设阈值(一般为10%),如满足,则标定结束,否则转入步骤(5)进行重新分配,直到估计交通流量和真实交通流量间之间的误差满足阈值条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46925.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