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暗挖地下管廊和蓄井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59976.0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45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马春根;曹开伟;刘美良;聂凯;曹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中恒地下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9/10;E21D9/12;E02D29/045;E02D2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2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暗挖地下管廊和蓄井的施工方法,采用逆作法暗挖进行管廊和蓄水井施工,利用钢筋混凝土承载桩、素混凝土止水桩、钢筋混凝土支护桩的相互咬合来作为管廊和蓄水井的壁,以及在管廊底部设置蓄水井来作为海绵城市的防洪、蓄水及水资源二次利用进行使用,并且壁上设置的渗水孔能有效的渗排土层内的季节性含水。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仅解决了较少影响城市路面交通的前提下,将管廊成功植入老城区地下的世界级工程难题,还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一种速度快、造价低、周期短、暗挖的地下管廊和蓄井的综合结构,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社会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施工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暗挖地下管廊和蓄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1步:平整场地,测放桩位,浇筑咬合桩的混凝土导墙;第2步:采用便捷式打桩机施工由素混凝土止水桩、钢筋混凝土支护桩、钢筋混凝土承载桩咬合而成的混凝土咬合桩,作为管廊壁的混凝土咬合桩一(1)和蓄水井壁的混凝土咬合桩二(29),再在蓄水井内施工钢筋混凝土承载立柱桩(2);所述管廊壁由素混凝土止水桩一(27)、钢筋混凝土支护桩一(28)、钢筋混凝土承载桩一(3)组成,蓄水井壁由素混凝土止水桩二(30)、钢筋混凝土支护桩二(31)、钢筋混凝土承载桩二(4)组成;第3步:管廊壁的混凝土咬合桩一(1)和蓄水井的混凝土咬合桩二(29)和钢筋混凝土承载立柱桩(2)施工完成一个星期后,在管廊壁的混凝土咬合桩一(1)上及钢筋混凝土承载桩一(3)之间,同时浇筑冠梁一(5)、盖板梁一(7)及盖板一(9);在蓄水井的混凝土咬合桩二(29)和钢筋混凝土承载桩二(4)和钢筋混凝土承载立柱桩(2)之间及钢筋混凝土承载立柱桩(2)和钢筋混凝土承载立柱桩(2)之间,同时浇筑冠梁二(6)、盖板梁二(8)及盖板二(25);第4步:所述盖板一(9)上预留有长、宽为5m的管廊取土出入口(10),所述盖板二(25)中心的四根钢筋混凝土承载立柱桩(2)之间预留后浇方形取土出入口一(33);第5步:管廊顶部盖板一(9)和蓄水井顶部盖板二(25)达到设计强度后,在其顶部恢复道路或其它公共设施;第6步:通过管廊取土出入口(10),将地下管廊暗挖掘进取土机吊入管廊内,按管廊设计高度和长度由外向内挖掘泥土;通过蓄水井方形取土出入口一(33),将地下管廊掘进取土机吊入蓄水井内,按蓄水井设计高度和直径由上向下挖掘泥土;第7步:截掉蓄水井混凝土咬合桩二(29)挡在管廊纵向通道上的桩体(11);第8步:在管廊的钢筋混凝土承载桩一(3)之间同时浇筑底板梁一(12)和底板一(14),在蓄水井的钢筋混凝土承载桩二(4)和钢筋混凝土承载立柱桩(2)之间及钢筋混凝土承载立柱桩(2)和钢筋混凝土承载立柱桩(2)之间,同时浇筑层板梁(13)和层板(15);第9步:所述蓄水井层板(15)中心的四根钢筋混凝土承载立柱桩(2)之间预留后浇方形取土出入口二(16);第10步:通过蓄水井方形取土口二(16)由上向下分层挖掘泥土,每完成一层的挖掘施工后在钢筋混凝土承载桩二(4)和钢筋混凝土承载立柱桩(2)之间及钢筋混凝土承载立柱桩(2)和钢筋混凝土承载立柱桩(2)之间的预埋联结件(17)上浇筑该层的内支撑梁(18),挖掘至蓄水井设计深度后同时浇筑底板梁二(19)、底板二(21)和集淤池(20);第11步:在底板二(21)和集淤池(20)下做好防水处理;第12步:在管廊混凝土咬合桩一(1)的素混凝土止水桩一(27)上部钻有渗水孔(26);第13步:在蓄水井取土口二(16)上浇筑蓄水井的进水口(22);第14步:蓄水井在管廊纵向方向的盖板一(9)与底板一(14)之间浇筑混凝土剪力墙(23),可形成与管廊纵向方向相互分隔的水泵房(32);第15步:浇筑管廊盖板一(9)上的管廊取土出入口(10),并预留检查孔(24);浇筑蓄水井顶部盖板二(25)上的方形取土出入口一(3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中恒地下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中恒地下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59976.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海矿砂挖掘装置
- 下一篇:一种岩溶地段隧道挂壁式围岩断面爆破开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