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强风区的高立式秸秆沙障的建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60412.9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0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生宇;王世杰;王海峰;雷加强;徐新文;武新成;李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中科新兴专利事务所 65106 | 代理人: | 张莉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强风区的高立式秸秆沙障的建造方法。该方法中涉及的沙障是由固定桩、锚固桩、锚固拉线、秸秆、加强筋、横杆和固定丝组成,该方法针对常规高立式芦苇沙障在强风区应用中存在的严重破损问题,通过增加横向布设的加强筋数量和加密绑扎点,增大栅排横向和垂向的强度,以缩小沙障内植物秸秆上的支点间距,从而减小植物秸秆的弯曲程度,最终提高沙障整体的机械强度,能够抵御强风长期吹刮;通过增加沙障迎风侧和背风侧固沙方格的宽度和缩小方格规格,增强了地表稳定强和抗风蚀能力,能够抵御风沙流掏蚀作用。该方法增强了高立式秸秆沙障的抗风能力,延长了寿命长短,提高了防沙效益,对强风区机械防沙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强风 立式 秸秆 建造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适于强风区的高立式秸秆沙障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涉及的沙障是由固定桩、锚固桩、锚固拉线、秸秆、加强筋、横杆和固定丝组成,在固定桩(1)上纵向等距或不等距固定加强筋(2),固定桩(1)间距2-4m,在固定桩(1)侧面加强筋(2)交叉处用U型钉(3)固定;在加强筋(2)迎风侧,将截好的秸秆(6)倚靠加强筋(2),用横杆(7)沿加强筋(2)将秸秆(6)夹紧,用固定丝(8)将加强筋(2)、秸秆(6)和横杆(7)三者绑扎固定,固定丝(8)结点间距10-30 cm;在固定桩(1)迎风侧和背风侧0.6-1.8倍的栅排高处的地面上固定锚固桩(4),锚固桩(4)外露地面5-8 cm;在固定桩(1)顶端采用U型钉(3)固定锚固拉线(5)中部,锚固拉线(5)两末端固定在两侧锚固桩(4)的顶端,使锚固拉线(5)与水平面成30°-60°角;横杆(7)为秸秆把、木条或树枝,具体操作按下列步骤进行:a、按设计测量放线,在地面划出沙障布设位置线,用榔头将固定桩(1)钉入土中,固定桩(1)间距保持2-4 m;将加强筋(2)在固定桩上不同位置处缠绕一圈拧紧,拉紧,在固定桩(1)侧面加强筋(2)交叉处用U型钉(3)固定,用同样方法,顺次与其他固定桩(1)连接固定;b、垂直于沙障布设走向,在固定桩(1)迎风侧和背风侧0.6-1.8倍的栅排高处,用榔头将锚固桩(4)垂直打入地下,外露5 cm,用锚固拉线(5),在固定桩(1)顶部缠绕一圈,使两侧锚固拉线(5)长度相同,拉紧,在固定桩(1)侧面加强筋(2)交叉处,用U型钉(3)固定,将锚固拉线(5)的两末端分别在两侧锚固桩(4)顶缠绕两圈,拉紧拧牢,使锚固拉线(5)与水平面成30°~60°角;c、沿沙障布设位置线开沟,沟深10-15 cm;在加强筋(2)迎风侧,将截好的秸秆(6)竖直均匀放入浅沟中,倚靠加强筋(2),并埋土踏实;横杆(7)为秸秆把、木条或树枝,在秸秆(6)迎风侧,用横杆(7)沿加强筋(2)将秸秆(6)夹紧,用固定丝(8)将横杆(7)、加强筋(2)和秸秆(6)三者绑扎固定,固定丝(8)结点间距10-30 cm;横杆(7)在3根以上时,上下相邻横杆(7)上的绑扎结点位置应交错分布;d、在栅排两侧2-5 m宽度范围内,测量放线,划出50 cm×50 cm的固沙方格施工网线,用沟栽法和工具贯入法将截好的秸秆段(9)埋入土中,外露15-20 cm;用铁锹壅沙埋掩沙障基部,踏实,将方格中沙子向外拨弄,使地表呈浅弧形洼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6041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雾冷却电子模块的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平板式排水板的特征及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