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稳定电源的电梯智能门控报警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63487.2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65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贡伟东;胡红兰;李文涛;陆辰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米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B66B3/00;B66B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4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稳定电源的电梯智能门控报警装置,包括电源模块、电荷放大器、错层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处理模块、升降驱动电路、升降电机、以及设置在每层电梯门前的电梯按键和检测踏板;错层检测模块包括开门检测模块,报警模块,设置在电梯井内正对着电梯开口的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和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以及设置在电梯轿厢背面上部的第一红外接收器和背面下部的第二红外接收器;电源模块包括CC2530芯片、LTC4414芯片、主电源、备用电源、第一至第五电阻、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至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一电容。本装置在稳定电源的基础上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且安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稳定 电源 电梯 智能 门控 报警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稳定电源的电梯智能门控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电荷放大器、错层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处理模块、升降驱动电路、升降电机、以及设置在每层电梯门前的电梯按键和检测踏板;所述检测踏板内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U型压电薄膜电缆;所述错层检测模块包括开门检测模块,报警模块,设置在电梯井内正对着电梯开口的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和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以及设置在电梯轿厢背面上部的第一红外接收器和背面下部的第二红外接收器;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与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的间距等于第一红外接收器与第二红外接收器的间距;其中,U型压电薄膜电缆与电荷放大器连接,电荷放大器、电梯按键、第一红外接收器、第二红外接收器、开门检测模块分别与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无线通信模块、电动机驱动电路、报警模块分别与处理模块连接,电动机驱动电路与升降电动机连接,电源模块与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包括CC2530芯片、LTC4414芯片、主电源、备用电源、第一至第五电阻、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至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一电容;其中,LTC4414芯片的CTL端与CC2530芯片的P1_2端连接,LTC4414芯片的Vin端分别与主电源、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的一端、CC2530芯片的P0_3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LTC4414芯片的STAT端与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三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三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分别与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LTC4414芯片的SENSE端分别与第四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LTC4414芯片的GATE端分别与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接地,第三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分别与备用电源、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电阻的一端、CC2530芯片的P0_1端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米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苏金米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63487.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