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进制算术减法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67882.8 | 申请日: | 2016-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69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佟星元;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7/50 | 分类号: | G06F7/5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刘强 |
地址: | 71006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进制算术减法电路,包括四个反相器和三个复合逻辑单元,所述三个复合逻辑单元分别为:复合逻辑单元I、复合逻辑单元II和符合逻辑单元III;其中,每个复合逻辑单元均由四个NMOS晶体管和四个PMOS晶体管构成;复合逻辑单元I和复合逻辑单元II结构相同,并均实现异或功能;复合逻辑单元III实现“或与非”逻辑。本发明通过采用改进的复合逻辑电路单元(如图所示的I‑III模块)进行实现,显著减少了MOS晶体管的数目及电路规模,非常适合小型化电路设计。此外,本发明公开的全CMOS减法电路在充放电节点的寄生电容较小,功耗较低,可作为算术单元用于多位减法等电路。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逻辑 减法电路 二进制算术 复合逻辑电路 充放电节点 电路规模 电路设计 寄生电容 逻辑单元 算术单元 反相器 全CMOS 多位 功耗 减法 异或 与非 电路 改进 | ||
【主权项】:
1.一种二进制算术减法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反相器、输出Li、被减数Ai、减数Bi、低位向本位的借位Si‑1、本位向高位的借位Si和三个复合逻辑单元,所述三个复合逻辑单元分别为:复合逻辑单元I、复合逻辑单元II和复 合逻辑单元III;其中,每个复合逻辑单元均由四个NMOS晶体管和四个PMOS晶体管构成;复合逻辑单元I和复合逻辑单元II结构相同,并均实现异或功能;复合逻辑单元III实现“或与非”逻辑;所述复合逻辑单元I由NMOS晶体管N1、N2、N3和N4以及PMOS晶体管P1、P2、P3和P4组成;所述复合逻辑单元II由NMOS晶体管N4、N5、N6和N7以及PMOS晶体管P4、P5、P6和P7组成;所述符合逻辑单元III由NMOS晶体管N8、N9、N10和N11以及PMOS晶体管P8、P9、P10和P11组成;复合逻辑单元I实现被减数Ai和减数Bi异或,即M=Ai⊕Bi,其中M是复合逻辑单元I的输出,⊕为异或;四个反相器分别利用被减数Ai、减数Bi、低位向本位的借位Si‑1和复合逻辑单元I的输出M产生反相信号Avi、Bvi、Svi‑1和Mv;复合逻辑单元II也实现异或功能,产生复合逻辑单元II的输出Li,且Li=M⊕Si‑1;复合逻辑单元I中,P0和N3的栅极均接到Ai,P1和N1的栅极均接到Bi,P2和N2的栅极均接到Avi,P3和N0的栅极均接到Bvi,其中,Avi和Bvi分别代表Ai和Bi的反相信号;P0和P1并联连接,P0和P1源极均连接到电源,P0和P1的漏极与P2和P3的源极连接在一起,P2和P3并联连接,P2和P3的漏极与N2和N3的漏极连接在一起作为复合逻辑单元I的输出M;N0和N1的源极均接至地,N0的漏极与N2的源极相连,N1的漏极与N3的源极相连,N0和N2以串联方式连接,N1和N3以串联方式连接;所述复合逻辑单元II中,P4和P5以并联方式连接,P6和P7以并联方式连接,P4和N5的栅极均接到Si‑1,P5和N7的栅极均接到模块I的输出M,P6和N6的栅极均接到Svi‑1,P7和N4的栅极均接到Mv,其中,Mv为模块I输出M的反相信号;P4和P5源极均连接到电源,P4和P5的漏极与P6和P7的源极连接在一起,P6和P7的漏极与N6和N7的漏极连接在一起作为该逻辑单元的输出Li;N4和N6以串联方式连接,N5和N7以串联方式连接,N4和N5的源极均接至地,N4的漏极与N6的源极相连,N5的漏极与N7的源极相连;所述复合逻辑单元III中,P8和N10的栅极均接到Bvi,P9和N9的栅极均接至复合逻辑单元I的输出M,P10和N11的栅极均接到Ai,P11和N8的栅极均接到Svi‑1,其中,Svi‑1代表Si‑1的反相信号;N8和N9以并联方式连接,N10和N11以并联方式连接,N8和N9源极均连接至地,N8和N9的漏极与N10和N11的源极连接在一起,N10和N11的漏极与P10和P11的漏极连接在一起作为复合逻辑单元III的输出Si,P8和P10以串联方式连接,P8和P9的源极均接至电源,P8的漏极与P10的源极相连,P9和P11以串联方式连接,P9的漏极与P11的源极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邮电大学,未经西安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6788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舰载机起飞结构
- 下一篇:小型卫星液化气恒压推进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