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钢带、使用该钢带的电池钢壳及该钢壳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70912.0 | 申请日: | 2016-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67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忻锋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堇山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7/06 | 分类号: | C25D7/06;C25D5/50;C25D5/14;H01M2/0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陈洪娜;张群 |
地址: | 3151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钢带、使用该钢带的电池钢壳及该钢壳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钢带先在表面分别形成镍电镀层,且内表面的镀镍层大于等于外表面,然后通过热处理使钢带表面的镀层与基体互渗透形成Fe‑Ni合金层,这种由热处理而形成的Fe‑Ni合金层结构致密,防腐性能好,与Fe基体之间的结合力远远大于常规电镀层与Fe基体之间的结合力,降低了钢壳冲制时产生裂隙的可能性,并可以为在表面形成结合力良好的后电镀Ni层提供了条件;本发明的钢壳经过预镀镍和后镀镍两次镀镍,既具有内表面镍层厚的特点,提高了电池的贮存电性能,又具有比单纯的电镀镍层好得多的致密性与防腐蚀能力,解决了电池长期贮存时钢壳基体铁的溶出造成电池漏液的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使用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电池钢壳,其特征在于:该电池钢壳由电池钢带拉伸冲制形成,钢带的内表面位于电池钢壳的内侧,所述钢带的外表面位于电池钢壳的外侧,且电池钢壳的内侧面上具有包覆在Fe‑Ni合金层表面的后镀Ni层,电池钢壳底部的后镀Ni层的厚度为0.05~0.3μm,电池钢壳的外侧面上具有包覆在Fe‑Ni合金层表面的后镀Ni层,该后镀Ni层的厚度为1.0~3.5μm;所述电池钢带包括Fe基体,所述Fe基体的两个面上分别形成有Fe‑Ni合金层,其中,Fe基体内表面的Fe‑Ni合金层厚度为0.2μm~0.9μm,Fe基体外表面的Fe‑Ni合金层厚度为0.05μm~0.7μm,且所述Fe基体内表面的Fe‑Ni合金层厚度大于Fe基体外表面的Fe‑Ni合金层厚度;所述的Fe‑Ni合金层是由Fe基体与其表面的镀Ni层经热处理合金化而获得;所述电池钢壳由以下步骤获得:(1)钢带预电镀对钢带基材进行预镀镍,在钢带的内表面形成厚度为0.2~0.6μm的镀Ni层,在钢带的外表面形成厚度为0.05~0.5μm的镀Ni层;(2)钢带热处理将步骤(1)所得两面具有镀镍层的钢带在350℃以上进行热处理,使钢带两面的镀Ni层分别与接界的Fe基体互相渗透形成Fe‑Ni合金层,其中,钢带内表面Fe‑Ni合金层的厚度为0.2~0.9μm,钢带外表面Fe‑Ni合金层的厚度为0.05~0.7μm;(3)钢壳拉伸成型将步骤(2)所得两面具有Fe‑Ni合金层的钢带拉伸冲制成电池钢壳,钢带的内表面位于钢壳内侧,钢带的外表面位于钢壳外侧;(4)钢壳后电镀对步骤(3)所得电池钢壳进行后镀镍,在钢壳内侧的Fe‑Ni合金层表面形成厚度为0.05~0.3μm的后镀Ni层,在钢壳外侧的Fe‑Ni合金层上形成厚度为1.0~3.5μm的后镀Ni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堇山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堇山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70912.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