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基底修复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72923.2 | 申请日: | 2016-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77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安树青;张海飞;袁瑗;宋思远;徐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大(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34 | 代理人: | 徐萍 |
地址: | 215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基底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a、通过植物群落的富集作用使营养元素及重金属元素进行垂直方向的转移;b、通过沉积区和侵蚀区的构建进行元素水平方向的转移。通过上述,本发明的河道基底修复的方法,为了河道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需要,对营养元素及污染物进行空间上的合理分配,综合运用生物的富集作用和水体的侵蚀沉积作用,使污染物向底泥中转移并固定,不必对河道形态做很大的修改,土方工程的量也不大,即可实现河流水质的净化,施工成本不高,生态效应显著。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基底 修复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河道基底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a、通过植物群落的富集作用使营养元素及重金属元素进行垂直方向的转移利用湿地植物对水体和底泥中元素进行选择性吸收、累积及归还的特性,选取湿地植物把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及重金属元素等转移并固定到底泥中;b、通过沉积区和侵蚀区的构建进行元素水平方向的转移通过微地形改造结合植物配置的方式,人为构建侵蚀区和沉积区用来控制河流某一段的侵蚀作用或沉积作用,使得侵蚀区达到水流快速、沉积物颗粒大及氧化性环境的效果;沉积区达到水流缓慢、沉积物粒径小计还原性环境的效果,最终使得侵蚀区的沉积物中淤泥减少、砂砾增加,水体中的营养物质难以沉积,作为景观区;而沉积区的沉积物中淤泥增多,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沉积在沉积物中,通过定时清理沉积区的淤泥,达到转移河流系统中的污染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大(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大(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7292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牛轭湖人工湿地及其建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河道的水质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