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溶腔位置的隧道加强处治方法与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79314.X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01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李科;吴梦军;丁浩;蒋德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4;E21D11/10;E21D11/08;E21D11/04;E21D11/38;E21F16/02;G06F17/50 |
代理公司: | 重庆棱镜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22 | 代理人: | 周维锋 |
地址: | 4000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溶腔位置的隧道加强处治方法与支护结构,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溶腔与隧道的最近距离L;S2.确定隧道岩溶区安全厚度H;S3.判断隧道受岩溶区溶腔影响的安全性;S4.根据隧道安全性采取不同的隧道支护结构。本发明的基于溶腔位置的隧道加强处治方法与支护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计算方法合理、考虑全面、设计合理、施工速度快、使用效果好,根据隧道不同的安全状况采用不同的支护方法和结构;2、根据溶腔位置选择对应的支护结构,能有效的解决穿越岩溶区隧道的施工及安全运营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位置 隧道 加强 处治 方法 支护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溶腔位置的隧道加强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岩溶区溶腔的位置、形态以及溶腔与隧道的最近距离L;S2.确定隧道岩溶区安全厚度H;S3.判断隧道受岩溶区溶腔影响的安全性,通过S1所探测得到的溶腔与隧道的最近距离L与安全厚度H相比较,L>H,则隧道安全;L≤H,则隧道不安全;S4.根据隧道安全性采取不同的隧道支护结构:S4.1.隧道安全:则根据现场监控量测,隧道支护结构包括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和超前支护;S4.2.隧道不安全:分为两种情况:S4.2.1.隧道与溶腔无贯通:在步骤S4.1的基础上,在隧道与溶腔之间依次钻孔、孔内安装钢花管和钢花管内灌浆;S4.2.2.隧道与溶腔贯通:在步骤S4.1的基础上,设置与施工隧道支护结构和溶腔连接为一体的双层回填复合结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79314.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断面岩巷掘进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放矿口眉线支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