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采动巷道围岩变形的双层锚网索支护结构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82131.3 | 申请日: | 2016-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1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马振乾;孔德中;刘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15 | 分类号: | E21D11/15;E21D20/00;E21D11/10;E21D9/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25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控制采动巷道围岩变形的双层锚网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一次锚网支护的基础上进行二次锚网支护,二次支护锚杆(2‑2)与一次支护锚杆(2‑1)间隔布置,锚杆间排距为700~900mm,二次支护锚杆(2‑2)规格同一次支护锚杆(2‑1),二次支护锚杆(2‑2)之间布置中空注浆锚索(3),中空注浆锚索(3)锚索间距为1000~1500mm,排距为700~1800mm。该支护结构既能充分发挥双层锚网主动支护浅部围岩的能力,又能通过锚索调动深部围岩的支护能力,提高了巷道支护的安全可靠性,既能控制采动巷道的剧烈变形,又能保证支护结构在巷道服务期间的持续有效,可以减少巷道的返修次数,降低巷道维护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巷道 围岩 变形 双层 锚网索 支护 结构 及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控制采动巷道围岩变形的双层锚网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一次锚网支护的基础上进行二次锚网支护,二次支护锚杆(2‑2)与一次支护锚杆(2‑1)间隔布置,锚杆间排距为700~900mm,二次支护锚杆(2‑2)规格同一次支护锚杆(2‑1),二次支护锚杆(2‑2)之间布置中空注浆锚索(3),中空注浆锚索(3)间距为1000~1500mm,排距为700~1800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8213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插座(带USB接口)
- 下一篇:转轴座(空气断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