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86277.5 | 申请日: | 2016-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40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蒋菊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菊生 |
主分类号: | H01B13/02 | 分类号: | H01B13/02;H01B13/14;H01B13/26;H01B13/24;H01B13/00;H01B5/14;F16L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52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电力与管道交叉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形成管道本体的步骤、防渗层形成步骤、隔离层形成步骤、内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内绝缘层形成步骤、外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外绝缘层形成步骤。本发明制造方法具有步骤少、制造方法简单、易掌握、成品合格率、原材料易购等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电力复合供水管道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技术效果既可通电力又可输送液体、可以防止管道中的液体因冷却而凝固、可以加热管道中的液体,更加低碳、节能、环保。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复合 供水 管道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以下步骤制成的:第一步:形成管道本体的步骤:取PP‑R或PP‑U或者是复合材料放置在SJ‑90塑料挤出机中熔融并通过挤塑机头的模具挤出,形成软化的管道本体及位于软化的管道本体内部的管孔,并以30~120米/分钟的速度不断牵引进入20~50℃的冷却水槽进行冷, 挤塑机头与冷却水槽之间的距离为200~800mm,冷却水槽的长度为50~100m,在冷却水槽未端采用2~4bar的压缩空气吹干软化的管道本体形成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厚度为3~20mm;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0~60份、聚丙烯:30~40份、聚氯乙烯:20~30份、聚氨脂: 15~20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15~25份、聚乙烯蜡: 3~9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2~6份、纳米二氧化硅: 10~20份、纳米二氧化锆: 10~20份、氢氧化镁: 5~10份、抗氧化剂1010:1~3份;或者,管道本体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材料构成: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55份、聚丙烯:35份、聚氯乙烯:25份、聚氨脂: 18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12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20份、聚乙烯蜡: 6份、Z‑6040型或Z‑6020型硅烷偶联剂: 4份、纳米二氧化硅: 15份、纳米二氧化锆: 15份、氢氧化镁: 8份、抗氧化剂1010:2份;第二步:防渗层形成步骤:取尼龙或聚酯挤塑包覆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形成防渗层,或者取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紧密缠绕在第一步形成的管道本体外并热缩尼龙薄膜或聚酯薄膜形成防渗层,使防渗层液体密封;第三步:隔离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防渗层外形成隔离层;第四步:内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隔离层外形成内导电单元;第五步:内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内导电单元外形成内绝缘层;第六步:外导电单元形成步骤:取多根铜或铝或合金丝绞合后包覆在内绝缘层外形成外导电单元;第七步:外绝缘层形成步骤:取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挤塑包覆在外导电单元外形成外绝缘层;完成了一种电力复合供水管道的制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菊生,未经蒋菊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86277.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视频共享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