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91586.1 | 申请日: | 2016-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05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珍;宋文吉;韩颖;吕杰;陈明彪;冯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001 | 代理人: | 蒋欢妹,莫瑶江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方法,将锂离子电池拆解后的电极片剪碎后,在带有气体收集装置的加热炉中分步加热保温;经过加热保温的电极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搅拌至电极材料与铝箔剥离,将铝箔直接回收,同时收集电极材料并水洗,烘干后在球磨机中研磨均匀,测试电极材料中各元素的含量,补充相应的元素源,混合均匀后,在氩气气氛保护下,加热预处理后700‑900℃焙烧7‑12小时得到经过修复的电极材料。从极片处理环节至最终资源化利用,实现低毒性、低酸碱用量、低废水,与常规用氢氧化钠溶解铝箔的剥离方法相比,本发明碱液用量少,耗时短,铝箔易回收。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回收 处理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经过放电处理的锂离子电池拆解后的正极电极片剪碎后,在带有气体收集装置的加热炉中惰性气体保护下或空气中分步加热,首先温度由室温以5℃/分钟的速度升温至80‑100℃,保温1‑1.5小时后,温度由80‑100℃以5℃/分钟的速度升温至370‑450℃,加热保温1‑2小时,加热保温过程中释放的气体经过气体收集装置收集吸收,用0.5‑1.5mol/L的气体收集液氢氧化钠溶液来消除气体毒性;(2)步骤(1)经过加热保温的正极电极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搅拌至电极材料与铝箔剥离,将铝箔分离出来后直接回收,同时收集电极材料并水洗后烘干;(3)当步骤(1)加热炉内气体为惰性气体时,步骤(2)得到的电极材料烘干后在球磨机中研磨均匀,测试电极材料中各元素的含量,根据测试结果补充相应的元素源,补充至锂:铁:磷的摩尔比为(1‑1.05):1:1,混合均匀后,在氩气气氛保护下,300‐500℃加热预处理2‑5小时后700‐900℃焙烧7‑12小时得到经过修复的电极材料;当步骤(1)加热炉内气体为空气时,步骤(2)得到的电极材料烘干回收后作为锂源,生成碳酸锂,作为电极材料的原材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91586.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