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历史平均值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01289.4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820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骆张杰;汪月林;俞林斌;丁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8 | 分类号: | G06F16/2458;G06F16/2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刘正君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历史平均值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平均值查询系统的查询速度慢,且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清除部分数据,数据保存有限的问题。系统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客户端包括数据查询请求单元,服务器端包括数据查询单元、数据源、数据采集单元、环状数据缓冲单元、平均值处理单元、平均值文件单元。本发明包括平均值存储步骤和数据查询步骤。本发明的优点是将数据根据时间区分存入若干平均值文件内,每个文件都具有便于检索的存储结构,用户能够快速进行查询,减少了平均值查询花费时间。通过平均值文件以设定存储结构进行存储数据,使得能保存更长时间的数据平均值,并且查询复杂度恒定,查询时间不会因为时间越久而速度越慢。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历史 平均值 管理 系统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历史平均值管理系统管理方法,采用一种历史平均值管理系统,包括客户端(2)和服务器端(1),所述客户端包括数据查询请求单元(9),所述服务器端包括数据查询单元(8)、数据源(3)、数据采集单元(4)、环状数据缓冲单元(5)、平均值处理单元(6)、平均值文件单元(7),数据源、数据采集单元、环状数据缓冲单元、平均值处理单元、平均值文件单元顺序连接,所述数据查询单元分别与环状数据缓冲单元、平均值文件单元相连接,所述数据查询请求单元通过网络与数据查询单元相连接;所述环状数据缓冲单元(5)的存储结构包括缓存头、位号头、若干平均值数据块和若干瞬时值数据块,若干平均值数据块和若干瞬时值数据块分别都以循环读写方式呈环形分布;缓存头:保存有位号总数和最近一次读取缓存中平均值数据块的时间;位号头:保存位号名称,位号瞬时值的读指针、写指针,位号平均值的读指针、写指针; 平均值数据块:保存分钟平均值和分钟时间; 瞬时值数据块:保存瞬时值和写入的时间;其特征是:包括平均值存储步骤和数据查询步骤,平均值存储步骤包括以下步骤:SS1.定义环状数据缓冲单元和平均值文件单元的存储结构;SS2.通过计时,计算环状数据缓冲单元内所有位号一分钟平均值并进行存储;具体过程为:计时操作为开启定时器,每秒触发一次,服务器端判断当前时间离上一次计算分钟平均值的时间是否超过一分钟,若否进入步骤SS3,若是则进行所有位号的分钟平均值计算,将计算的分钟平均值写入环状数据缓冲单元指定位置内,其中分钟平均值计算过程为:获取环状数据缓冲单元中对应的瞬时值读指针,从读指针开始找到指定分钟前的一个瞬时值,以及指定分钟时间段内所有瞬时值,从指定分钟的第1秒开始,判断当前秒是否有瞬时值,若有则继续往下一秒执行,若无则用当前秒前的瞬时值作为当前秒瞬时值,如此操作直至补齐整个60秒内的瞬时值,最后对60个瞬时值取平均值得到分钟平均值;SS3.通过计时,相隔设定分钟,将该时间段内所有分钟平均值写入对应平均值文件;SS4.在当前平均值文件将其所有分钟平均值写完毕后,计算小时平均值并关闭文件,返回步骤SS2;数据查询步骤包括以下步骤:SI1.分析查询请求,确定查询时间区间、查询类型;SI2.查询类型为分钟平均值,根据查询时间区间对应从环状数据缓冲单元、平均值文件查询分钟平均值,进入步骤SI5;SI3.查询类型为小时平均值,从平均值文件查询小时平均值,进入步骤SI5;SI4.查询类型为天、月或年平均值,根据小时平均值整理出数据;SI5.将查询的数据返回数据给客户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0128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植绒面层的地面材料
- 下一篇:一种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