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暗紫贝母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22672.8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16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尚军;韩鸿萍;张国燕;罗巧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810008 ***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暗紫贝母的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栽培;暗紫贝母的病虫害及其防治;采收与加工。本发明从暗紫贝母种植基地选择、土壤条件、种源选择、栽培繁育技术、田间管理、施肥、采集等方面研究都以国家中药种植GAP为指导,从而规范了暗紫贝母种植技术。依据本发明的指导可以解决目前暗紫贝母种植技术落后,栽培品药效品质低,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等问题。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廉、提高产量的特点,适合推广应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贝母 栽培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暗紫贝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暗紫贝母栽培基地选择,根据暗紫贝母野生生境条件的考察,选择气候冷凉、降水相对较多的背风阴山或半阴山为宜,并远离麦类作物,防止锈病感染;以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油沙土为好,以净化杂草,熟化土地,改良土壤结构并增加有机质;步骤2、育苗地整地,结冻前整地;清除地面杂草,深耕细耙,选地后将育苗地整成宽1~1.5m,长依地形而定起垄以利于精耕细作;步骤3、栽培地整地,结冻前整地;清除地面杂草,深耕细耙,选地后将育苗地整成宽1~1.5m,长依地形而定起垄以利于精耕细作;步骤4、栽培地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公顷施堆肥和厩肥22500kg或施1500kg生物肥料;步骤5、种苗繁育,培育种子8~9月采挖贝母时,选直径6mm以上、无病、无损伤鳞茎作种;鳞茎按大、中、小分别栽种,做到边挖边栽;每公顷用鳞茎1500公斤;栽后第2年起,出苗后及时拔除杂草,并施稀人畜粪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再施1次追肥;8~9月,待果实饱满膨胀,果壳黄褐色或褐色,种子已干浆时剪下果实,在通风处晾干;步骤6、步骤5所述种子品系纯正优良,无检疫性病虫害;种子扁卵圆形、红褐色;千粒重在0.800g以上;净度95%以上;发芽率9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0%;步骤7、将步骤6所述种子物理化学方法处理18周,其胚发育成熟,大部分种子的原胚充分生长,并分化成线形的成熟胚,胚长与胚向轴长等长时,采用赤霉素对川贝母种子作浸泡预处理,用250ppm赤霉素溶液浸泡8小时后,处理3周后用于播种;步骤8、将步骤7处理种子于在4月中旬,地化冻后,条播或撒播;步骤9、步骤8所述条播是在整好的垄面上,按10~15cm行距开条沟,沟深2~3cm,将种子均匀撤入沟内后覆土,稍加镇压,播种量15~22.5kg/hm2;撒播是在整好的苗床上均匀撒种,然后覆土1.5~2cm,耙平、耙细、耙匀,将种子全部覆土、镇压,播种量15~30kg/hm2,播种后畦面覆盖草保湿;步骤10、苗床管理,搭棚;步骤11、步骤10所述搭棚是播种后,春季出苗前,揭去畦面覆盖物,分畦搭棚遮荫;搭矮棚,高15~20厘米,第1年荫蔽度50%~70%,第2年降为50%,第3年为30%;收获当年不再遮荫;搭高棚,高1米,荫蔽度50%;最好是晴天荫蔽,阴、雨天亮棚;步骤12、间苗,播后2~3周开始出苗,4周苗出齐,间去过密植株;步骤13、除草,出苗后,杂草与暗紫贝母幼苗同时生长,有草就除,待苗高1cm时要进行松土锄草;步骤14、水分管理,根据土壤情况,进行浇水,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步骤15、追肥,于6月中旬每亩追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000kg或施硫酸铵10kg、过磷酸钙15kg然后覆土、浇水;秋季倒苗后每公顷用腐殖土、农家肥,加400公斤过磷酸钙混合后覆盖畦面3厘米厚,然后用搭棚树枝、竹梢等覆盖畦面;步骤16、种苗移栽,起苗时间为第二~三年秋起苗;步骤17、步骤16所述起苗方式为在土壤较干燥时直接进行采挖时,采挖深度小于5cm,翻寻鳞茎;步骤18、将步骤17所得种苗按如下方式分级,一级种苗:鳞茎大于2mm,无病虫害感染;二级种苗:鳞茎小于2mm,无病虫害感染;等外苗:非上述标准的种苗;步骤19、将步骤17所得种苗移栽;步骤20、步骤19所述移栽时间以秋季移栽为好,移栽时间为8月中下旬;步骤21、步骤20所述栽植方法为整成宽1~1.5m,长依地形而定起垄,在整好的垄面上,按10~15cm行距开条沟,沟深2~3cm,将鳞茎根部向下,间距1~1.5cm,均匀置入沟内后覆土,稍加镇压,播种量5~15kg/hm2;步骤22、田间管理;步骤23、步骤22所述田间管理是指间苗、中耕除草、灌水排水、追肥;步骤24、步骤23所述间苗是指种子直播的大田需要间苗,去除病苗、弱苗;步骤25、步骤23所述杂草是指勤除草,每年春季出苗前、秋季倒苗后各用镇草宁除草1次;步骤26、步骤23所述灌水排水是指1年和2年生贝母,应及时洒水,保持土壤湿润,每年需灌水3~4次,播种或移栽后必须立刻浇1次透水,越冬前必须灌足冬水,其它生长季视土壤墒情灌1~2次水;久雨或暴雨后注意排水防涝,若遇大暴雨,出现土壤积水时,应及时将田间的积水引入四周的总排水沟排出地块;冰雹多发区,还应采取防雹措施,以免打坏花茎、果实;步骤27、步骤26所述灌溉水是指质量符合“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的灌溉水;步骤28、步骤26所述灌溉设备条件是指基地内配备滴喷灌设施;步骤29、步骤26所述排水条件是指田地四周要有与垄沟连接的排水沟,并保持畅通;步骤30、步骤26所述追肥是指暗紫贝母是喜肥植物,需磷、钾肥较多,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第1次追肥应在6月中下旬,每公顷施厩肥10~20t;第2次于8月上中旬施硫酸铵、过磷酸钙各100kg,氯化钾50kg,或适量草木灰;第2、3年的2~3次追肥,在相同的时间,第1次每公顷施入人畜粪尿10t;第2次施入过磷酸钙100kg、硫酸铵50kg;步骤31、暗紫贝母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步骤32、步骤31所述暗紫贝母的病虫害是指锈病、立枯病、根腐病、金针虫、蛴螬、地老虎、蚂蚁及鼠害;步骤33、步骤32所述锈病为暗紫贝母贝母主要病害,病源多来自麦类作物,多发生于5~6月;防治方法:选离麦类作物较远,或不易被上河风侵袭的地块栽种;整地时清除病残组织,减少越冬病源;增施磷钾肥或降低田间湿度,增强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喷0.2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300倍液或粉锈宁1000倍液,每隔2~3周一次,用代森铵或退菌特防治;步骤34、步骤32所述立枯病会危害幼苗,发生于麦季多雨季节;防治方法:注意排水、调节荫蔽度,以及阴雨天揭棚盖;发病前后用1∶100的波尔多液喷洒;步骤35、步骤32所述根腐病于5~6月发生,根发黄腐烂;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区;防治方法: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拔除病株;用5%石灰水淋灌,防止扩散;步骤36、步骤32所述金针虫、蛴螬于4~6月为害植株;防止方法:用烟叶熬水淋灌,每亩用烟叶2.5公斤,熬成75公斤原液,用时每公斤原液加水30公斤;或每亩用50%氯丹乳油0.5~1公斤,于整地时拌土或出苗后掺水500公斤灌土防治;步骤37、步骤32所述地老虎会咬食茎叶;防治方法:早晚捕捉或用90%晶体敌百虫拌毒诱杀;步骤38、步骤32所述蚂蚁伤害是指一年生贝母苗遭蚂蚁伤害时,用0.5%敌百虫液加入少许红糖,浸纸片或玉米蕊片,置贝母地四周或地内诱食毒杀;步骤39、步骤32所述鼠害是指鼢鼠危害,采用人工捕杀;步骤40、采收与加工;步骤41、步骤40所述采收是指种子采收和鳞茎采收;步骤42、步骤41所述种子采收是指当贝母果实饱满鼓胀、果荚变黄不含绿色时采收为好;步骤43、步骤41所述鳞茎采收是指在7~8月份采收鳞茎;用种子繁殖的播种后第四~六年收获;用鳞茎繁殖的播种后第三~四年7~8月份枯苗后收获;清除残茎和泥土,挖时尽量保护鳞茎不受损伤;步骤44、步骤40所述加工是指种子加工和鳞茎加工;步骤45、步骤44所述种子加工是指采收果实的当天,以藓类植物分层覆盖、装竹筐、保持通气、不过于干燥,以促进母种胚的分化,提早成胚时间;步骤46、步骤44所述鳞茎加工是指鳞茎采收忌水洗,挖出后要及时摊放晒席上;以1天能晒至半干,次日能晒至全干为好;切勿在石坝、三合土或铁器上晾晒;切忌堆沤,否则泛油变黄;如遇雨天,将贝母鳞茎窖于水分少的沙土内,待晴天抓紧晒干;鳞茎盛于网袋中,扎紧袋口,撞至残根脱落及鳞茎表皮略有擦伤为度,晾干,摊于竹席上,盖以黑布,曝晒呈粉白色;如遇天气不好,撞后摊于筛板上,用无烟热源或烘房于40℃~50℃烘干;在干燥过程中,贝母外皮未呈粉白色时,不宜翻动,以防变黄;翻动用竹、木器而不用手;撞后以硫黄烟熏至断面加碘液不变蓝色,再烘干;步骤47、储藏暗紫贝母易虫蛀,受潮后发霉、变色;受潮品潮软,颜色变深、手感潮软,松开时声不响亮;有的显霉斑;为害的仓虫有药材甲、烟草甲、大理窃蠹、咖啡豆象、玉米象、赤拟谷盗、锯谷盗、印度谷螟;蛀蚀品表面出现针眼状细小蛀孔,严重时内部蛀成碎粉;贮藏期间应保持干燥;如果商品含水量高或仓库湿度过大,选晴天摊晾;或者用生石灰、无水氯化钙等吸潮剂吸潮去湿;有条件的地方应选15℃以下低温、干燥库房贮藏,或用密封抽氧充氮进行养护;虫情严重时,用磷化铝熏杀。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师范大学,未经青海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2267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芹菜堆土软化的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芹菜自然软化的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