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优化秸秆调质方式实现污泥小分子碳源转化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9540.4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50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周爱娟;张家广;岳秀萍;温凯丽;汪素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7/52 | 分类号: | C12P7/52;C12P7/54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化秸秆调质方式实现污泥小分子碳源转化的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目前存在的剩余污泥单独厌氧发酵碳源转化效率低及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问题。方法:一、制备污泥样本;二、制备秸秆样本(以玉米秸秆为例);三、投加玉米秸秆样本;四、完成优化玉米秸秆调质方式强化污泥碳源转化的方法。本发明方法中采用的秸秆产量大,含有丰富的可利用碳源,以此作为外加碳源对剩余污泥进行调质,通过提高剩余污泥系统的碳氮比,明显的提高了剩余污泥消化过程中挥发酸的浓度;通过优化秸秆调质方式,能够实现污泥碳源的(C2和C3)转化,尤其是C2~C3小分子碳源的转化;在提高剩余污泥资源化处理效率的同时,也为秸秆的处置利用提供一条资源化思路。 | ||
搜索关键词: | 优化 秸秆 方式 实现 污泥 分子 碳源 转化 方法 | ||
【主权项】:
1.优化秸秆调质方式实现污泥小分子碳源转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一、在温度为4 ℃的条件下将剩余污泥进行自然沉降,沉降时间为24 h ~30 h,弃去上清液,得到污泥样本;二、将秸秆在温度为70 ℃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再粉碎成粒径为2 mm~10 mm的粉末,投加浓度为2%(w/w)的NaOH溶液,具体投加量为:固液比1:10,在85 ℃水浴条件下处理粉末1 h后,将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最后得到秸秆预处理液+干粉样本;三、将步骤二制得的秸秆预处理液+干粉样本投加到步骤一制得的污泥样本中,混合均匀后放入反应瓶中,其中步骤二所得秸秆预处理液+干粉样本投加量均为0.5 g/gVSS;四、将反应瓶驱氧充氮10 min后,密封反应瓶,放入空气浴摇床中以100 rpm/min~110 rpm/min转速,进行厌氧消化,消化温度为35 ℃~38 ℃、消化时间为1 d ~10 d,完成秸秆调质强化剩余污泥碳源转化的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49540.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ache替换算法
- 下一篇:一种固态硬盘的缓存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