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芨的种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73751.1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653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怀明;秦时安;张亮;岳发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上古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重庆棱镜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2 | 代理人: | 李兴寰 |
地址: | 4058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植物种植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芨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地、整地;B.选种、定植;C.田间管理。该方法种植的白芨发芽率可达80‑90%,生长周期短,三年即可成熟。 1 | ||
搜索关键词: | 白芨 种植 发芽率 生长周期 田间管理 栽培技术 植物种植 选种 定植 整地 成熟 | ||
【主权项】:
1.一种白芨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选地、整地:选择海拔为1800‑2500米,土质为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的坡地作为种植地,将土壤摊平,燃烧草、树叶、秸秆,灭菌、杀虫后放置15‑20天,翻耕深度为23‑28cm,每亩施入堆肥750‑900kg、复合肥100‑150kg,再翻地,种植地上面搭建遮阳网遮荫,并保持土壤含水量为65‑80%;B.选种、定植:采摘野生白芨种子进行组织培养,发芽后移植到种植地栽培,行距28‑31厘米,株距20‑23厘米,苗坑深2‑3cm,每个苗坑种植一株白芨苗;C.田间管理:每年除草4次;每年施肥3‑4次,每亩1500‑2000kg;每隔14‑15天除草、杀虫一次;雨季排水,防涝;步骤B所述组织培养的具体步骤为,B1:将采集的成熟未裂开的野生白芨种子消毒杀菌后置于暗室培养2‑3小时;B2:待种子露白后,用消毒的手术刀在胚上剪开,接种在培养基上,置于暗室培养6‑7天;B3:移植到培养室内光培养至长芽;步骤B1所述消毒杀菌的具体过程为: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溶液浸泡1‑3分钟后,无菌水冲洗3‑4次,再用质量分数为0.1%的HgCl2溶液浸泡12‑15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6‑8次,然后置于无菌滤纸上吸干水分;步骤B1所述暗室培养的温度为34‑35℃,培养基为1/2MS+NAA 0.5mg/L+pH6.1;步骤B2所述暗室培养的温度为25‑27℃,培养基为1/2MS+6‑BA 0.5mg/L+NAA 0.1mg/L+pH6.3;步骤B3所述光培养的温度为25‑27℃,光照强度为2200‑2300lx,光照时间为11‑15小时/天,培养基为1/2MS+6‑BA 0.8mg/L+2,4‑D 1.5mg/L+IAA 0.5mg/L+pH5.9。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上古药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上古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73751.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甜叶菊生根培养基
- 下一篇:天山云杉胚性愈伤组织高效增殖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