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阻燃纱线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6447.2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55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惠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恒业时代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44 | 分类号: | D02G3/44;D02G3/04;D02G3/36 |
代理公司: | 苏州智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5 | 代理人: | 唐学青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阻燃纱线及其生产工艺,所述纱线包括:芯层及包覆于芯层外壁的表层,所述芯层由抗菌股线和阻燃股线交捻形成,表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于芯层表面的抗菌涂层、隔热纤维层及阻燃涂层;所述抗菌股线由纳米二氧化钛触媒纤维和竹炭纤维混纺形成;所述阻燃股线由PPT纤维和聚四氟乙烯纤维混纺形成。所述纱线由抗菌股线和阻燃股线交捻形成,抗菌股线由抗菌股线由纳米二氧化钛触媒纤维和竹炭纤维混纺形成;阻燃股线由PPT纤维和聚四氟乙烯纤维混纺形成,多种纤维的复合,并配合设置于表层的抗菌涂层、隔热纤维层及阻燃涂层,使得所述纱线具有较好的抗菌、阻燃效果,且纱线制备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利于大规模生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阻燃 纱线 及其 生产工艺 | ||
【主权项】:
1.一种抗菌阻燃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包括:芯层及包覆于芯层外壁的表层,所述芯层由抗菌股线和阻燃股线交捻形成,表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于芯层表面的抗菌涂层、隔热纤维层及阻燃涂层;所述抗菌股线由纳米二氧化钛触媒纤维和竹炭纤维混纺形成;所述阻燃股线由PTT纤维和聚四氟乙烯纤维混纺形成;所述的抗菌阻燃纱线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芯层:包括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及倍捻工序,其中,1)开清棉:将组成阻燃纤维的PTT纤维和聚四氟乙烯纤维、将组成抗菌纤维的纳米二氧化钛触媒纤维和竹炭纤维,分别通过开清棉机械混合、开松、除杂,加工成阻燃棉卷和抗菌棉卷,棉卷定量分别为400~450g/m;2)梳棉:将步骤1)所得阻燃棉卷和抗菌棉卷分别分解成单纤维状态,生条定量为3.5~4g/m,刺辊速度为750~800r/min,锡林速度为250~300r/min,得阻燃生条和抗菌生条,生条定量分别为18~22g/m,重量不均匀率分别为4~5%;3)并条:分别将6~8根阻燃棉条和抗菌棉条分别送入并条机,出条速度分别为280~290mm/min,得阻燃熟条和抗菌熟条,重量不均匀率分别为0.5~1%,定量分别为2~3g/m;4)粗纱:将步骤3)所得阻燃熟条和抗菌熟条进行牵伸、加捻、卷绕成阻燃粗纱和抗菌粗纱,定量分别为4~5g/10m,总牵伸分别为7~7.5倍,捻度分别为40~45捻/m,锭速分别为750~850r/min;5)细纱:加大捻度至300~350捻/m,后区牵伸倍数为1.5~2倍,锭速15000~20000r/min,隔距块3~4mm,得阻燃细纱和抗菌细纱;6)络筒:筒子重量为1.5~1.8kg/筒,络筒速度为900~1000m/min,得阻燃股线和抗菌股线;7)倍捻:将所得阻燃股线和抗菌股线送入倍捻机,股线捻系数450~470,捻度400~450,倍捻速度8000r/min,得所述抗菌阻燃纱线芯层;(2)将所述抗菌涂层涂覆于所得芯层表面,将所述隔热纤维包裹于抗菌涂层表面,然后浸入聚氯乙烯阻燃涂料中,浸泡30~40min,烘干,完成阻燃涂层的涂覆,得到所述表层,完成所述抗菌阻燃纱线生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恒业时代织造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恒业时代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06447.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抗菌保暖针织布及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