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脉冲激励响应频谱的模态阻尼比快速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22390.5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00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唐宇航;陈志坚;梅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汪丽红 |
地址: | 43003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脉冲激励响应频谱的模态阻尼比快速计算方法,首先确定结构的激振、拾振位置,保证其既位于邻近模态振型的节点、节线处,亦为各测试模态振型下具有明显响应的位置;信号采集器记录拾振点响应信号,并作离散傅里叶变换得到响应频谱;在此基础上提取共振(或峰值)频率及其邻近频率下对应的响应,获得稳态响应幅值;最后计算频率比、响应比等相关参数,实现结构模态阻尼比的识别。此方法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下技术问题:传统的半功率法难以精确找到半功率点;某些激励时域信号难以直接测量,导致频域法计算模态阻尼比所需的频响函数有时无法获取;接触式激励下的响应常存在瞬态成分衰减不彻底、操作繁琐等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脉冲 激励 响应 频谱 阻尼 快速 计算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脉冲激励响应频谱的模态阻尼比快速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确定结构激振‑拾振点位置;步骤2:采集拾振点时域响应信号并作频域转换;步骤3:提取稳态谐振响应幅值;步骤4,确定阻尼比计算参量:频率比和响应比,计算阻尼比,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详细内容是:令第m条谱线所对应频率为共振频率ωnj,其相邻的第m±q条谱线位置对应共振频率的邻近频率则测试结果中第j阶共振频率及其邻近频率处的频响谱线幅值为:|h脉(ωnj)|=|h脉(mΔf)|,对应于频率为ωnj=mΔf的谐振激励下的强迫振动响应幅值|xj(t)|;对应于频率为的谐振激励下的强迫振动响应幅值其中,Δf为频域分析频率分辨率,m表示第j阶共振频率对应的频响谱线编号,m±q表示第j阶共振频率邻近频率对应的频响谱线编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22390.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