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3D场景的导航网格地图表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43856.X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06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高天寒;刘文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30 | 分类号: | G06T17/3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胡晓男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面向3D场景的导航网格地图表示方法,抽取3D场景中的可行走层次平面,得到可行走层次平面集合,将孤立的平面以及不可行走的平面去除;抽象可行走层次平面内寻路角色的初始不可通过区域,能够实现将3D场景中的模型抽象为不可通过区域;对初始不可通过区域中的多边形进行区域合并得到最终不可通过区域;合并初始不可通过区域中相交的区域,形成最终不可通过区域。对层次平面内的约束进行约束Delaunay三角形剖分,形成一个三角形集合;所有可行走层次平面内的三角形集合共同构成了最终的导航网格。最终的导航网格能够将障碍物和可行走区域充分分离。本发明是应用在数字媒体技术领域中,有效地保证了障碍物与可行走区域的分离。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场景 导航 网格 地图 表示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面向3D场景的导航网格地图表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抽取3D场景中的可行走层次平面,得到可行走层次平面集合;步骤2、抽象可行走层次平面内寻路角色的初始不可通过区域;步骤3、对初始不可通过区域中相交区域进行区域合并得到最终不可通过区域;步骤4、对层次平面内的约束进行约束Delaunay三角剖分;步骤5、层次平面集合内所有层次平面的三角形构成了最终的3D场景导航网格;所述步骤3中采用Weiler‑Atherton多边形裁剪算法对初始不可通过区域中的多边形进行区域合并得到最终不可通过区域,包括:步骤3.1、将初始不可通过区域中的多边形的顶点顺时针处理,保证相邻顶点的连线为多边形的边;步骤3.2、从初始不可通过区域中的多边形P1中的任一不在多边形P2内的顶点A出发,沿着多边形P1的顶点A顺时针方向检测多边形P1每一条边:如果顶点A与下一顶点B所构成的边是与多边形P2不相交的,则顶点B作为合并后的区域中一个顶点;如果顶点B与下一顶点C所构成的边是与多边形P2相交的,则交点V1为合并后的区域中一个顶点;然后顺时针方向继续检测多边形P2的约束边,直至返回到多边形P1中的顶点A,找到的所有合并后的区域中的顶点,依次连接形成最终不可通过区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43856.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