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前轴冷却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3265.0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981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蒋波;杨天虹;谢洪砖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江工业炉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28 | 分类号: | C21D9/28;C21D1/63;C21D1/7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胡柯 |
地址: | 401329 重庆市九龙***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前轴冷却循环系统,装有淬火液的敞口淬火槽,在该淬火槽两侧对称设有四个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的转轴上设有叶轮以及进气接驳口,淬火槽底部固设有与转轴正对的导流管,套设在转轴及叶轮的外部,导流管的进液口端面和喷液口端面皆位于淬火液液面之下。采用以上结构,各套搅拌装置及相应的导流管分别对应汽车前轴的不同位置,通过分别控制电机来控制冷却速度,可以很好的达到各部分的淬火速度一致,同时可以根据需要从中空的转轴中通入保护型惰性气体,对淬火工序起到趋于双介质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控制淬火的进度,以及淬火质量,延长汽车前轴的使用寿命,尽量达到淬火均匀的效果,提高淬火效率,降低报废率。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前轴 冷却 循环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汽车前轴冷却循环系统,包括上部敞口的淬火槽(A),所述淬火槽(A)中盛装淬火液(80),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槽(A)两侧对称设有四个搅拌装置(B);所述搅拌装置(B)包括基座(1)和沿该基座(1)长度方向上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所述基座(1)固设在淬火槽(A)的侧缘,所述第一支架(10)上固设有电机(2),所述第二支架(11)上竖直设有转轴(4),该转轴(4)通过上下两个滚动轴承座(5)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二支架(11)的一侧,且位于淬火槽(A)的敞口上方,两个所述滚动轴承座(5)内均设有圆柱孔调心轴承(51),两个滚动轴承座(5)固设在第二支架(11)上,所述电机(2)和转轴(4)之间通过皮带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电机(2)的传动轴竖直朝上,安装有小皮带轮(31),所述转轴(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大皮带轮(32),该转轴(4)的上端端部设有锁紧防堵螺栓(41),防止转轴(4)与大皮带轮(32)发生脱落,所述小皮带轮(31)和大皮带轮(32)同一平面,两者通过三角带(33)转动连接;所述基座(1)上正对转轴(4)的地方设透孔,所述转轴(4)向下延伸穿过该透孔,所述转轴(4)穿过所述透孔的一段上至少设有两个叶轮(6),两个所述叶轮(6)通过平键与所述转轴(4)进行周向固定,其下部均设有锁紧螺栓(60),防止叶轮(6)轴向脱落,所述转轴(4)内部设贯穿的通道,所述锁紧防堵螺栓(41)中空与所述转轴(4)内部的通道连通,其上部设有进气接驳口(40),所述转轴(4)底部设有喷气口(42);所述转轴(4)下部伸入淬火液(80)中,两个所述叶轮(6)均位于淬火液(80)液面之下,淬火槽(A)底部正对转轴(4)固设有与所述转轴(4)一一对应的四个导流管(C),所述导流管(C)一端竖直向上延伸套设在对应转轴(4)及叶轮(6)的外部,向上延伸的端部敞口形成进液口(90),端面位于淬火液(80)的液面之下,四个所述导流管(C)的另一端折弯后竖直朝上形成喷液口(91),四个所述喷液口(91)的上端面齐平且低于进液口(90)的端面,四个所述喷液口(91)处于同一竖直剖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江工业炉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江工业炉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53265.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