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复合谐振腔结构的波长可调谐固体激光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8123.3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58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白杨;白冰;张泽南;胡明轩;白晋涛;任兆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3/08 | 分类号: | H01S3/08;H01S3/081;H01S3/082;H01S3/091;H01S3/10;H01S3/13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51 | 代理人: | 张波涛;管莹 |
地址: | 71006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双复合谐振腔结构的波长可调谐固体激光器,所述激光器将Nd:YAG晶体产生的非偏振1064.2nm受激辐射荧光通过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分别实现s‑偏振1064.2nm泵浦激光和p‑偏振1064.2nm基频光振荡。s‑偏振1064.2nm泵浦激光泵浦第三谐振腔产生波长皆可调谐的s‑偏振信号光和中红外波段s‑偏振闲频光,波长可调谐的s‑偏振信号光与p‑偏振1064.2nm基频光和频形成橙红波段波长可调谐的s‑偏振和频激光。本公开的激光器能够在橙红波段和中红外波段同时实现波长可调谐、高功率的激光输出,结构紧凑、能量转换效率高,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激光测量、污染监测、光谱分析等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谐振腔 结构 波长 调谐 固体激光器 | ||
【主权项】:
1.一种双复合谐振腔结构的波长可调谐固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包括:第一平凹反射镜(1)、第一偏振元件(4)、第一输出镜(5)、第二偏振元件(7)、第一平面反射镜(9)、会聚透镜(10)、第二平凹反射镜(11)、第二平面反射镜(16)、第二输出镜(17)、第三平凹反射镜(19),其中:所述第一平凹反射镜(1)、第一偏振元件(4)、第一输出镜(5)形成第一谐振腔;所述第一平凹反射镜(1)、第二输出镜(17)、第三平凹反射镜(19)形成第二谐振腔;所述第二平凹反射镜(11)、第二平面反射镜(16)、第二输出镜(17)、第三平凹反射镜(19)形成第三谐振腔;在所述第一平凹反射镜(1)、第一偏振元件(4)之间有受激辐射光源,受激辐射光源产生非偏振的1064.2nm受激荧光,经第一偏振元件(4)分解成为s‑偏振1064.2nm受激荧光和p‑偏振1064.2nm受激荧光;所述s‑偏振1064.2nm受激荧光经第一谐振腔振荡放大后输出稳定的s‑偏振1064.2nm泵浦激光,所述p‑偏振1064.2nm受激荧光在第二谐振腔内振荡放大后形成稳定的p‑偏振1064.2nm基频光;在第二平凹反射镜(11)和第二平面反射镜(16)之间有第一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晶体,在第二输出镜(17)和第三平凹反射镜(19)之间有第二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晶体;所述第一偏振元件(4)、第二平面反射镜(16)位于第一平凹反射镜(1)与第二输出镜(17)之间,四者的光心位于一条直线上,与受激辐射光源产生的p‑偏振1064.2nm基频光重合;所述s‑偏振1064.2nm泵浦激光依次经第二偏振元件(7)、第一平面反射镜(9)反射后,再经过会聚透镜(10)会聚和第二平凹反射镜(11)的透射聚焦在第一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晶体上,被第一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晶体基于非线性差频效应分解为近红外波段的s‑偏振信号光和中红外波段的s‑偏振闲频光,所述s‑偏振闲频光经第二平面反射镜(16)输出;所述s‑偏振信号光在第二谐振腔内振荡放大后,与p‑偏振1064.2nm基频光在第二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晶体内通过和频过程,形成橙红波段内的s‑偏振和频激光,并通过第二输出镜(17)输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58123.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