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地面实测电参数的潜油电泵井动液面计算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194201.5 申请日: 2016-12-21
公开(公告)号: CN106777709B 公开(公告)日: 2018-11-06
发明(设计)人: 陈德春;吕飞;姚亚;孟红霞;肖良飞;张舒心;赵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主分类号: G06F17/50 分类号: G06F17/50;E21B47/047
代理公司: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代理人: 吕利敏
地址: 266580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一种基于地面实测电参数的潜油电泵井动液面计算的方法,考虑油套环空中液面以上气体热辐射、液面以下液体热传导,且电机、电缆发热等影响,构建了“四段法”潜油电泵井井筒流体温度计算模型;研究分析了实时监测的地面电参数与潜油电机输入功率、泵扬程、泵吸入口压力的内在关系以及潜油电泵的工作特性,推导了基于地面实测电参数的潜油电泵井动液面计算模型。本发明用于潜油电泵井动液面预测,为潜油电泵井智能化管理和实时优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地面 实测 参数 潜油电泵井动 液面 计算 方法
【主权项】:
1.基于地面实测电参数的潜油电泵井动液面计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利用“四段法”建立潜油电泵井井筒流体温度计算模型;步骤二:建立基于地面电参数的潜油电泵所需输入功率计算模型:步骤三:建立潜油电泵扬程计算模型:步骤四:建立泵吸入口压力模型:步骤五:潜油电泵井生产时,井口到管鞋的油套环空中流体分为两段,即气柱段和油柱段,由气柱段压力计算模型和液面以下油柱段压力计算模型联合求解,即确定动液面深度;所述步骤一:利用“四段法”建立潜油电泵井井筒流体温度计算模型:基于电潜泵井实际物理模型,令:(1)传热过程为井筒内的稳态传热过程和地层内的非稳态传热过程;(2)井内流动为一维稳定流动;(3)井筒周围地层温度,受地温梯度影响,并且随着深度线性变化;(4)电缆为均匀发热的线热源,潜油电机为点热源;(5)考虑实际生产时套管产气量很小,认为环空流体为静止状态,忽略环空流体对流传热影响;(6)以井口为坐标原点,沿井筒向下为坐标轴的正方向;(a)确定井筒内产液温度沿井深的变化规律:井筒内流体温度分布规律由方程(I)描述,采用常数变易法求解,即:式(I)、(II)中,T为井筒内某点处的产液温度,℃;Tc为井口产出液温度,℃;Ts为地表恒温层温度,℃;kl为传热系数,W/(m·K);G为流体质量流量,kg/s;cp为流体比定压热容,J/(kg·K);x为以井口为原点,所述计算点的深度,m;m为地温梯度,℃/m;qv为内热源强度,W/m;g为重力加速度,m/s2;(b)根据潜油电泵井井筒结构和动液面位置,将井筒分为四段:即井口至动液面段、动液面至泵出口段、泵机组段和电机至井底段,各段的温度计算模型为:(1)井口至动液面段温度计算模型为其中,kl1为井口至动液面段内的井筒与地层之间的传热系数,W/(m·K);hl为产液与油管内表面的表面传热系数,W/(m·K);dti为油管内径,m;λtub为油管的导热系数,W/(m·K);dto为油管外径,m;λr为油管外表面与套管内表面间辐射传热过程的当量导热系数, W/(m·K),由于油管外表温度和套管内表面温度未知,为计算传热系数kl,需采用迭代法求解;λcas为套管的导热系数,W/(m·K);dco为套管外径,m;dci为套管内径,m;λcem为水泥环的导热系数,W/(m·K);dh为水泥环外缘直径,m;Rle为单位长度地层热阻,(m·K)/W;σb为Stefan‑Boltzmann常数,取值为5.763×10‑8W/(m2·K4);Tto为油管外表面温度,K;Tci为油管外表面温度,K;εc,εt分别为套管内表面和油管外表面的发射率,小数;I为泵机组工作时的工作电流,A;R0为大扁电缆单位长度的电阻值,Ω/m;(2)动液面至泵出口段温度计算模型为其中,式中,kl2为动液面至泵出口段内的井筒与地层之间的传热系数,W/(m·K);λl为流体导热系数,W/(m·K);Td为动液面处的井筒流体温度,℃;Hd为动液面深度,m;泵出口处的井筒流体温度为:式中,Tpout为泵排出口处流体的温度,℃;Hp为下泵深度,m;(3)泵机组段温度计算模型为Tpint=Tpout‑ΔTdj‑ΔTdl    (V)式中,Tpint为泵吸入口处流体的温度,℃;ΔTdj为电机增温,℃;ΔTdl为泵内小扁电缆的发热增温,℃;(4)电机至井底段温度计算模型为其中,式中,kl3为电机至井底段内的井筒与地层之间的传热系数,W/(m·K);Ls为泵内小扁电缆长度,m;所述步骤二:建立基于地面电参数的潜油电泵所需输入功率计算模型:式(VII)中,Np为潜油电泵输入功率,kW;U为地面电压,V;I为地面电流,A;cosφ为功率因数,小数;Rc为小扁电缆电阻,Ω/m;Lp为下放潜油电泵所需的电缆长度,m;Ls为电泵内小扁电缆的长度m;ηm为潜油电机工作时的泵效,小数;P分离器和P保护器分别为分离器和保护器所消耗的功率,kW;所述步骤三:建立潜油电泵扬程计算模型:式(VIII)中,H为潜油电泵有效举升高度,m;ηo为潜油电泵实际泵效,小数;Q为泵的实际排量,m3/d;γl为井液平均相对密度,小数;根据潜油电泵工作特性曲线,其实际泵效由式(IX)表示:η0=kη[anQn+…+a2Q2+a1Q+a0]    (IX)式(IX)中,kη为泵效的修正系数,小数;an,···,a2,a1,a0为潜油电泵特性曲线泵效与排量曲线回归系数,常数;所述步骤四:建立泵吸入口压力模型:以泵为节点,计算出泵吸入口的压力,即沉没压力,pin=pout‑ρlgH    (X)式(X)中,pin为泵吸入口处的压力,MPa;pout为泵排出口处的压力,MPa;ρl为泵内流体的混合密度,kg/m3;所述步骤五:潜油电泵井生产时,井口到管鞋的油套环空中流体分为两段,即气柱段和油柱段,以Δh为计算单元步长,将井筒深度划分为个网格,计算每个网格的压力,以提高模型求解精度;由气柱段压力计算模型和液面以下油柱段压力计算模型联合求解,即确定动液面深度:式(XI)中,pg(i)为第i网格深度处的气柱压力,MPa;pg(i‑1)为第i‑1网格深度处的气柱压力,MPa;ρg0为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密度,kg/m3;T0为标准状况下的温度,K;p0为标准状况下的压力,MPa;Δh为网格划分单元格的精度,m;i为网格划分的网格数,整数;Tav为第i‑1和第i深度该段Δh内的平均温度,K;Zav为第i‑1和第i深度该段Δh内的平均温度和平均压力下的气体压缩因子,小数;po(x)为x深度处的油柱压力,MPa;ρo(x)为微元段dx内平均压力和平均温度下的油的密度,kg/m3;pc为井口套管压力,MPa;计算流程如下:①以计算单元步长Δh将井筒网格划分,假设动液面Hd,计算井筒流体温度和压力分布,得到泵排出口压力pout;②利用公式(VII),通过地面实测电参数,计算潜油电泵所需的轴功率Np;③利用公式(VIII),根据潜油电泵的工作特性,计算有效举升高度H;④利用公式(X),以泵为节点,得到泵吸入口压力pin;⑤利用公式(XI)所述的气柱段压力计算模型和液面以下油柱段压力计算模型联合求解动液面Hd’;⑥比较Hd’与Hd,若|Hd'‑Hd|<ε,输出结果Hd’;若不满足上述条件,将令Hds=0.618Hd’+0.382Hd,将Hds作为新的动液面假设值,重复步骤①~⑤计算新的动液面计算值Hd’,直至满足|Hd'‑Hds|<ε要求,输出新的动液面计算值Hd’。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94201.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