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评估微藻二氧化碳耐受力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17290.0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6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宋立荣;卢哲;崔慧君;卫晴;霍岩;杨子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569 | 分类号: | 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评估微藻二氧化碳耐受力的方法及装置,步骤是:A、培养基配制:培养基依据目标藻株定,灭菌;B、目标藻株活化扩种:在光生物反应器中活化并扩种目标藻株;C、目标藻株接种:确定接种量后对藻液进行离心,反复使用无碳培养基洗净后重悬,接入十二孔板;D、OD680检测;E、OD∙d‑1和deltaOD∙d‑1分别评价目标藻株的生长力;F、藻株筛选:散点作图法,依据以OD∙d‑1及deltaOD∙d‑1确定藻株在散点图中的分布。该装置它包括LED灯管、透光培养缸、透光孔板、保湿波浪海绵、过滤器、通气导管、六通式气体分流装置、打孔胶塞、玻璃管、透光玻璃管、六孔架子。方法简单易行,操作简单,快速便捷,可应用于筛选耐受高浓度二氧化碳的优良藻株。 | ||
搜索关键词: | 藻株 培养基 耐受力 二氧化碳 活化 微藻 高浓度二氧化碳 筛选 应用 光生物反应器 气体分流装置 培养基配制 透光玻璃管 过滤器 评价目标 通气导管 透光孔板 玻璃管 接种量 散点图 作图法 打孔 透光 灭菌 评估 保湿 胶塞 孔板 耐受 散点 洗净 藻液 重悬 海绵 波浪 接种 架子 检测 生长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评估微藻二氧化碳耐受力的方法,其步骤是:A、培养基配制:培养基依据目标藻株定,所述的培养基为BG‑11,SP,DM,SE,CSI中的一种,基于孔板的二氧化碳耐受性实验所使用的培养基为无碳培养基;B、目标藻株活化扩培:对配制的全培养基进行高温121
,30 min灭菌,在超净工作台将全培养基分装至光生物反应器装置,接着往光生物反应器接入目标藻株:固体平板上刮取克隆接入全培养基,或从液体种子中转接至全培养基进行扩培,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为50~60
,温度控制在24‑26
,通气培养7~10天;C、目标藻株接种及OD680检测:检测扩培7~10天后的藻液OD680光密度C1以决定接种量V1,确定接种量V1之后对藻液进行离心,无碳培养基洗净后重悬,接入十二孔板,藻株接入OD680光密度C2为0.2~0.3,每孔接入体积为3 mL,共计三个平行,将十二孔板放置在培养缸中静置培养,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为30~40
,温度控制在24‑26
,实验组和空气组培养缸二氧化碳浓度分别为1~20%和0.03%;D、光密度OD680检测:检测光密度OD680之前,使用一次性吸管对藻液进行重悬直至藻液均匀,使用酶标仪对十二孔板中的藻液OD680进行检测,检测吸光度波长为680 nm;E、目标藻株在1~20%二氧化碳的生长力及耐受力评价:追踪光密度OD680变化曲线,以OD
d‑1代表设定条件下的生长力,以1~20%二氧化碳条件下的光密度变化率与空气下的光密度变化率差值代表目标藻株对高浓度二氧化碳的耐受力;F、藻株筛选:散点作图法,依据以OD∙d‑1及deltaOD∙d‑1两个参数确定藻株在散点图中的分布,对比后,筛选出既能耐受高浓度二氧化碳,且能在高浓度二氧化碳补给下快速生长的优良藻株;公式1:deltaOD
‑
公式2:V1=
mL其中:deltaOD∙d‑1为1~20%二氧化碳条件下的光密度变化率与空气下的光密度变化率差值,代表目标藻株对高浓度二氧化碳的耐受力;(OD∙d‑1)1~20%CO2、(OD∙d‑1)air分别为1~20%二氧化碳组和空气组的光密度变化率,分别代表目标藻株在1~20%二氧化碳组和空气组的生长力;二氧化碳占比气体总体积的1~20%;V1为接入十二孔板所需的活化扩培后原藻液的体积;C2为十二孔板的藻液光密度;C1为活化扩培7~10天后的藻液光密度;mL为毫升;air为空气组,二氧化碳体积占比气体总体积的0.03%;所述的目标藻株包括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中的任意一种;其中,绿藻门是小球藻、栅藻、集星藻、纤维藻、球空星藻、葡萄鼓藻、实球藻、蹄形藻、集球藻、盘星藻、原球藻、并联藻、月芽藻、红球藻中的任意一种;蓝藻门是聚球藻、集胞藻中的任意一种;硅藻门是小环藻、脆杆藻、窄异极藻、菱板藻、舟形藻、菱形藻、三角褐指藻、针杆藻、直链藻中的任意一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21729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取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通信铁塔维护人员上塔实时监测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