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丙烯酸酯类-改性硅球-电子束技术的棉织物疏水整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25915.8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8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杜金梅;董晶;王鸿博;高卫东;张璐璐;许长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4/22 | 分类号: | D06M14/2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彭素琴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丙烯酸酯类‑改性硅球‑电子束技术的棉织物疏水整理方法,属于功能纺织品领域。本发明方法采用电子束辐射技术,这种方法可以在室温反应,能耗低,无需添加引发剂,反应时间短,可显著节约生产成本;单体选用长链丙烯酸酯,可显著降低织物表面的自由能,同时避免含氟类试剂易产生的环保问题;加入改性二氧化硅可提高织物表面的粗糙度,同时避免二氧化硅硅球因单纯物理吸附导致的附着牢度低的问题。结合低表面能与提高织物表面粗糙度的方法,通过电子束一步辐照接枝聚合技术,得到具有优异疏水性能的纺织品。 | ||
搜索关键词: | 棉织物 丙烯酸酯类 电子束技术 改性 硅球 疏水 电子束 织物表面粗糙度 长链丙烯酸酯 改性二氧化硅 节约生产成本 电子束辐射 二氧化硅硅 反应时间短 功能纺织品 低表面能 辐照接枝 环保问题 降低织物 聚合技术 室温反应 疏水性能 物理吸附 织物表面 粗糙度 含氟类 引发剂 自由能 牢度 附着 纺织品 能耗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丙烯酸酯类‑改性硅球‑电子束技术的棉织物疏水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将棉织物浸渍于含有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和含双建改性二氧化硅硅球的有机溶剂中,然后轧车轧压多余溶液,再利用电子束辐射接枝,烘干后得到具有疏水性能的棉织物;所述有机溶剂中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5%‑50%;所述含双键改性二氧化硅硅球为通过乙烯基硅氧烷改性剂改性的硅球,改性剂与二氧化硅硅球的质量比为2:1‑10: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225915.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