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整体型碳化硅达林顿管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247096.7 申请日: 2016-12-29
公开(公告)号: CN106601734B 公开(公告)日: 2019-10-01
发明(设计)人: 元磊;李钊君;宋庆文;汤晓燕;张艺蒙;张玉明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H01L27/082 分类号: H01L27/082;H01L29/08;H01L21/8222
代理公司: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代理人: 潘宏伟
地址: 710071 陕***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型碳化硅达林顿管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可以解决现有的碳化硅达林顿管存在驱动管电流处置能力较小,且制作工艺复杂,导致成本比较高的问题。包括:N+发射区,设置在基区上表面,包括呈倾斜槽型的器件沟槽,呈垂直槽型的器件隔离区和呈垂直槽型的发射区台面;基极P+注入区,设置在发射区台面下表面,且位于基区内;器件沟槽设置在N+发射区,且延伸至N‑集电区上部;器件隔离区设置在N+发射区,且延伸至N‑集电区上部;隔离区注入层,设置在所述器件隔离区底部上表面。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整体 碳化硅 达林顿管 及其 制作方法
【主权项】:
1.一种整体型高压碳化硅达林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衬底(101);N+缓冲层(102),设置在所述N+衬底(101)上表面;N‑集电区(103),设置在所述N+缓冲层(102)上表面;基区(104),设置在所述N‑集电区(103)上表面;N+发射区(105),设置在所述基区(104)上表面,包括呈倾斜槽型的器件沟槽,呈垂直槽型的器件隔离区(107)和呈垂直槽型的发射区台面;基极P+注入区(106),设置在所述发射区台面下表面,且位于所述基区(104)内;所述器件沟槽设置在所述N+发射区(105),且延伸至所述N‑集电区(103)上部;所述器件隔离区(107)设置在所述N+发射区(105),且延伸至所述N‑集电区(103)上部;隔离区注入层(108),设置在所述器件隔离区(107)底部上表面;氧化层(109),覆盖在所述器件沟槽上表面;基极接触金属(110),设置在所述基极P+注入区(106)上表面,且位于所述发射区台面内;发射极接触金属(111),设置在所述N+发射区(105)上表面,且在覆盖在所述氧化层(109)上表面;集电极(112),位于所述N+衬底(101)下表面;所述整体型高压碳化硅达林顿管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的:采用ICP刻蚀工艺,对N+发射区进行刻蚀,分别形成发射区台面,第一隔离区和侧壁倾斜的第一沟槽结构;在基区中进行第一次离子注入,所述第一次离子注入后的所述基区形成基极P+注入区;采用ICP刻蚀工艺,对所述基区进行刻蚀,分别形成第二隔离区和侧壁倾斜的第二沟槽结构;所述第一沟槽结构和所述第二沟槽结构组成器件沟槽,所述第一隔离区和所述第二隔离区组成器件隔离区;在N‑集电区中的所述器件隔离区底部进行第二次离子注入,所述第二次离子注入后的所述集电区形成隔离区注入层,其中,所述侧壁倾斜角度介于15°~30°之间,所述第一沟槽刻蚀深度介于1.8~3μm之间,所述第二沟槽结构刻蚀深度介于46.2~49μm之间,注入离子为铝离子,注入温度650℃;所述第一次离子注入深度为0.25μm,离子掺杂浓度1×1020cm‑3,所述第二次离子注入深度为0.5μm,离子掺杂浓度1×1020cm‑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247096.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