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载试验反力结构及静载试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61204.6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87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孙传印;辛利伍;贺振宇;李炳海;刘伟;张笑凡;董天文;吕志浩;钱同庆;丁晓明;杨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11371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孙辉<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静载试验反力结构不适用于或安装过程安全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静载试验反力结构及具备该静载试验反力结构的静载试验系统。其中,静载试验反力结构包括千斤顶,支撑于千斤顶上端的主梁,若干分别压合于主梁上端面的两端的次梁,以及多个分别沿各个次梁长度方向分布且位于主梁两侧的锚杆连接结构。其中,锚杆连接结构上端连接于次梁,下端固定设置,用于限制次梁向上的位移。千斤顶支撑于主梁下端面的两端之间的支撑位置,且两侧的次梁分别位于支撑位置的两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布置灵活,能够适应不同桩基设计形式及提供不同的反力,并且安装过程方便且安全性好。 | ||
搜索关键词: | 次梁 反力 静载试验 主梁 上端 千斤顶 安装过程 锚杆连接 支撑位置 下端 建筑工程领域 静载试验系统 千斤顶支撑 固定设置 压合 桩基 灵活 支撑 | ||
【主权项】:
1.一种静载试验反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载试验反力结构包括:/n千斤顶,/n支撑于所述千斤顶上端的主梁,/n若干分别压合于所述主梁上端面的两端的次梁,以及/n多个分别沿各个次梁长度方向分布且位于所述主梁两侧的锚杆连接结构;在一根所述次梁上的多个所述锚杆连接结构对称分布于所述主梁的两侧,且每侧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锚杆连接结构;/n其中,所述锚杆连接结构上端连接于所述次梁,下端固定设置,用于限制所述次梁向上的位移;/n所述千斤顶支撑于所述主梁下端面的两端之间的支撑位置,且两侧的所述次梁分别位于所述支撑位置的两侧;/n所述锚杆连接结构包括扁担梁、连接杆以及锚具;/n所述连接杆有两组,两组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扁担梁的两端,形成开口向下的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向下套于所述次梁的上端面,使所述扁担梁向下压合所述次梁和两组所述连接杆分别位于所述次梁的两侧;/n所述锚具的下端固定设置,上端固定连接所述U形结构的下端;/n所述锚杆连接结构还包括两个转换梁;/n两组所述连接杆均包括两个连接钢筋;/n所述扁担梁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子梁;属于同一组的两个所述连接钢筋的上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子梁位于所述次梁同一侧的一端,下端同时连接于同一个所述转换梁;所述转换梁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分载梁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分载梁之间的两个连接部;/n所述锚具共有两个,两个所述锚具的上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转换梁,两个所述锚具的下端分别被固定于锚固基础;/n所述锚具包括锚杆和垫部;/n所述垫部搭设于两个所述分载梁的上端面,且位于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n所述垫部开设有若干通孔;/n所述锚杆穿过所述垫部上的通孔,且其下端固定设置,上端向下压合于所述垫部的上端,所述锚杆具有上大下小的锥形段,所述垫部的所述通孔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孔,所述锥形段与所述锥形孔配合。/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261204.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