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局部放电的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31347.4 | 申请日: | 2016-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3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姚远航;聂洪岩;顾哲屹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H01F27/3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李晓敏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无局部放电的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涉及一种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有效模拟改进工艺后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匝间绝缘结构,以进行验证干式空心电抗器绕组线圈制作工艺改进措施有效性的各种试验。第一包膜铝线和第二包膜铝线两者的直线部分平行设置,包膜铝线的第一折线部分和第二折线部分均构成“V”字形结构,包膜铝线的直线部分于槽型结构体的长方形槽的中心处,包膜铝线的折线部分置于通孔内;通孔及长方形槽内注入环氧树脂固化成型。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模拟改进工艺后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匝间绝缘结构,以进行验证干式空心电抗器绕组线圈制作工艺改进措施有效性的各种试验。 | ||
搜索关键词: | 局部 放电 电抗 器匝间 绝缘 试验 模型 | ||
【主权项】:
无局部放电的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包膜铝线(1)、第二包膜铝线(2)、槽型结构体(3)、第一均压电极(4)和第二均压电极(5);所述第一包膜铝线(1)与第二包膜铝线(2)结构一致,均包括直线部分(6)、第一折线部分(7)和第二折线部分(8);第一包膜铝线(1)和第二包膜铝线(2)两者的直线部分(6)平行设置,第一包膜铝线(1)和第二包膜铝线(2)两者的第一折线部分(7)构成“V”字形结构,第一包膜铝线(1)和第二包膜铝线(2)两者的第二折线部分(8)也构成“V”字形结构;第一包膜铝线(1)和第二包膜铝线(2)两者的第一折线部分(7)及第二折线部分(8)的端部均剥去包膜;第一包膜铝线(1)的第一折线部分(7)及第二折线部分(8)的铝线裸露部分分别作为高压电极出线端(9)和第一均压电极连接端(11);第二包膜铝线(2)的第一折线部分(7)及第二折线部分(8)的铝线裸露部分分别作为第二均压电极连接端(10)和接地电极出线端(12);第一均压电极(4)安装在第一均压电极连接端(11)上,第二均压电极(5)安装在第二均压电极连接端(10)上;所述槽型结构体(3)采用长方形环氧板制成,在长方形环氧板的中间位置制得长方形槽(13),长方形槽(13)的左右端面上向长方形环氧板的左右端面个加工有两个通孔(14),两个通孔间构成“V”字形结构,长方形环氧板的左右端面上加工有锯齿状结构(16);所述第一包膜铝线(1)和第二包膜铝线(2)两者的直线部分(6)置于长方形槽(13)的中心处,第一包膜铝线(1)和第二包膜铝线(2)两者的第二折线部分7置于左侧的通孔(14)内,第一包膜铝线(1)和第二包膜铝线(2)两者的第二折线部分(8)置于右侧的通孔(14)内;第一折线部分(7)及第二折线部分(8)的铝线裸露部分均探出通孔;通孔(14)及长方形槽(13)内注入环氧树脂(15)固化成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131347.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