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竖立在大型立交桥区高杆灯的锚固式基础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57421.X | 申请日: | 2016-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475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杨宏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公联信达智能交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竖立在大型立交桥区高杆灯的锚固式基础,它由两个水平钢网片、一个外钢筋笼、一个内钢筋笼、八根反循环式锚杆、八个锚孔、一个圆形基坑、一个固定支架、水泥砂浆和C30混凝土构成;圆形基坑位于高杆灯的安装部位,其深度为1050mm、口径为3400mm。在圆形基坑内的八个垂直锚孔中,都用水泥砂浆锚固一根反循环式锚杆。基础钢结构由两个水平钢网片、一个外钢筋笼和一个内钢筋笼构成,八根反循环式锚杆与基础钢结构相焊接。固定支架焊接在基础钢结构平面的正中部位,其法兰盘的顶面与人行道相持平,其螺纹锚杆的主体皆插入基础钢结构中,在圆形基坑内充满了密实的C30混凝土。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施工方法简单,占地面积小,且易于制作。 | ||
搜索关键词: | 竖立 大型 立交桥 高杆 锚固 基础 | ||
【主权项】:
一种竖立在大型立交桥区高杆灯的锚固式基础,其特征在于:它由两个水平钢网片〔1〕、一个外钢筋笼〔2〕、一个内钢筋笼〔3〕、八根反循环式锚杆〔4〕、八个锚孔〔5〕、一个圆形基坑〔6〕、一个固定支架〔7〕、水泥砂浆〔8〕和C30混凝土〔9〕构成;在大型立交桥区的高杆灯安装部位,所述的圆形基坑〔6〕其深度为1050mm、口径为3400mm;在圆形基坑〔6〕的底部,是150mm厚的夯实灰土;在圆形基坑〔6〕内,八个锚孔〔5〕以相等的环向间距分布,它们皆垂直向下钻入,口径都是105mm;经过八个锚孔〔5〕的中轴线可形成一个直径为3090mm的圆柱体侧面,该圆柱体侧面的中轴线与圆形基坑〔6〕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的反循环式锚杆〔4〕其长度为5000‑6500mm,它由一根主钢管〔4‑1〕、一个封堵〔4‑2〕、一个端头管〔4‑3〕、六个射浆孔〔4‑4〕、数个扶正器〔4‑5〕和数组锚固钉〔4‑6〕组成;在每一个锚孔〔5〕中,都插入一根反循环式锚杆〔4〕;反循环式锚杆〔4〕的中轴线与锚孔〔5〕的中轴线相重合,其底端的封堵〔4‑2〕与锚孔〔5〕的孔底相距50‑100mm,其顶端高于圆形基坑〔6〕的底面950mm、低于人行道〔10〕100mm,其扶正器〔4‑5〕和锚固钉〔4‑6〕都位于锚孔〔5〕之内;所述的水泥砂浆〔8〕充满了反循环式锚杆〔4〕的主钢管〔4‑1〕以及反循环式锚杆〔4〕与锚孔〔5〕孔壁之间的空间;所述的两个水平钢网片〔1〕、一个外钢筋笼〔2〕和一个内钢筋笼〔3〕构成了一个基础钢结构;水平钢网片〔1〕由五道钢筋环〔1‑1〕和十六根径向钢筋〔1‑2〕构成,外钢筋笼〔2〕由十六根外侧竖筋〔2‑1〕和三道环向撑筋〔2‑2〕构成,内钢筋笼〔3〕由十六根内侧竖筋〔3‑1〕和三道环向箍筋〔3‑2〕构成;在基础钢结构中,外钢筋笼〔2〕的中轴线与内钢筋笼〔3〕的中轴线相重合,在它们的顶部和底部,各设有一个水平钢网片〔1〕,这两个水平钢网片〔1〕上下相互对称;基础钢结构位于圆形基坑〔6〕内,其中轴线与圆形基坑〔6〕的中轴线相重合,其底面高于圆形基坑〔6〕的底面100mm,其顶面低于人行道〔10〕100mm;整个基础钢结构共有五道直径为3158mm的外侧圆环,这五道外侧圆环分别是两个水平钢网片〔1〕其最大直径的钢筋环〔1‑1〕和外钢筋笼〔2〕的三道环向撑筋〔2‑2〕;八根反循环式锚杆〔4〕的主钢管〔4‑1〕都位于五道外侧圆环内,每一根主钢管〔4‑1〕都分别与五道外侧圆环垂直相交;在每一个相交处,都设有一个30mm长的焊口;所述的固定支架〔7〕由一个法兰盘〔7‑1〕、十六个穿透孔〔7‑2〕、十六根螺纹锚杆〔7‑3〕和三十二个螺母〔7‑4〕构成;固定支架〔7〕位于基础钢结构平面的正中部位,并与基础钢结构相焊接;法兰盘〔7‑1〕的顶面高于基础钢结构的顶面100mm、并与人行道〔10〕相持平;十六根螺纹锚杆〔7‑3〕的顶端皆高于法兰盘〔7‑1〕的顶面60mm,它们的主体都插入基础钢结构之内;在所述的圆形基坑〔6〕内,注满了密实的C30混凝土〔9〕,C30混凝土〔9〕浇注体的顶面与法兰盘〔7‑1〕的顶面以及人行道〔10〕相持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公联信达智能交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公联信达智能交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157421.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