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式软岩巷道支护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620229210.2 | 申请日: | 2016-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7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魏勋贺;王中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20/02;E21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复合式软岩巷道支护体系。该支护体系主要分为一次锚网喷支护和后期的二次可缩性u型钢锚网喷注支护。巷道开完后,锚杆支护可及时对围岩形成有效控制,而喷射的橡胶颗粒混凝土既允许围岩产生一定的变形,达到释放集中应力的目的,又可防止顶帮围岩的垮落,并在后期形成有效控制作用,为后期锚注加固创造条件。二次支护为可缩性u型钢锚网喷注支护,利用二次支护中安装的内注浆锚杆进行全断面注浆,通过注浆将较深部破碎围岩胶结成整体,并将全断面支护中的端锚锚杆转化为全长锚固,形成可靠的锚注支护结构。两次支护形成的复合式支护体系可有效提高支护体的支护强度,保证了巷道的稳定性。该体系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式软岩 巷道 支护 体系 | ||
【主权项】:
一种复合式软岩巷道支护体系,是由锚杆(1)、喷射混凝土(2)、钢筋网(3)、锚索(4)、注浆锚杆(5)、底板注浆锚杆(6)、可缩性u型钢(7)和反底拱(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1)为高强预应力锚杆,初次支护喷射混凝土(2)采用橡胶颗粒混凝土,不仅让压还能够防止顶帮脱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229210.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