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污染修复功能的生态护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278180.4 | 申请日: | 2016-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444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8-10 |
发明(设计)人: | 代娟;雷文韬;周银军;曾月;何苗;陈锦;何秀玲;张琳;杨启红;毛冰;申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A01G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43001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污染修复功能的生态护岸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岸坡土壤层、土壤和生物碳细颗粒层混合层、生物碳粗颗粒层和碎石层,所述土壤和生物碳细颗粒层混合层中生物碳细颗粒直径为0.5‑0.8cm,所述生物碳粗颗粒层中生物碳粗颗粒直径为1.5‑2.0cm。本实用新型可提高护岸土壤的蓄水储养能力和修复能力,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洪泛期淹水时生物碳可吸附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退水后吸附的营养物质缓慢释放出来,供给其中的植物生长,同时还兼具保持填料含水率,防止植物旱死的作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污染 修复 功能 生态 护岸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具有污染修复功能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岸坡土壤层(1)、土壤和生物碳细颗粒层混合层(2)、生物碳粗颗粒层(3)和碎石层(4),所述土壤和生物碳细颗粒层混合层(2)中生物碳细颗粒直径为0.5‑0.8cm,所述生物碳粗颗粒层(3)中生物碳粗颗粒直径为1.5‑2.0c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未经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278180.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