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脉冲撞击式林果收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0305527.X | 申请日: | 2016-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491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8-24 |
发明(设计)人: | 侯书林;散鋆龙;李刚;黄杰;王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6/26 | 分类号: | A01D46/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48 | 代理人: | 徐林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涉及一种电磁脉冲撞击式林果收获机。该收获机包括底盘(1)、轮胎(18)、动力系统、驾驶操控室(4)、一级传送装置(2)、二级传送装置(3)、水平位置调节机构(9)、接果机构(10)和电磁脉冲撞击悬臂机构(16);水平位置调节机构(9)包括水平位置调节杆(12)、水平位置调节液压油缸(13)和水平滑动导轨(15);电磁脉冲撞击悬臂机构(16)包括悬臂位置调节液压油缸(19)、电磁撞击发生器(20)、撞击头(21)和可伸缩悬臂(22)。本实用新型自带动力源,振动方式为电磁脉冲撞击式,可单人操作,收获、接果和装箱一体化设计,不会造成果树损伤,作业灵活,降低劳动强度及成本,提高林果收获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脉冲 撞击 式林果 收获 | ||
【主权项】:
一种电磁脉冲撞击式林果收获机,包括底盘(1)、轮胎(18)和驾驶操控室(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系统、一级传送装置(2)、二级传送装置(3)、水平位置调节机构(9)、接果机构(10)和电磁脉冲撞击悬臂机构(16);所述动力系统驱动林果收获机行进;所述一级传送装置(2)包括一级传送架、一级主动传送辊(25)、一级从动传送辊(26)、一级传送带(27)和一级传送马达(14);其中,一级传送架固接于底盘(1)上;一级主动传送辊(25)和一级从动传送辊(26)分别设置于一级传送架的前端和后端;一级传送马达(14)固接在底盘(1)上,并与一级主动传送辊(25)连接;一级传送带(27)套于一级主动传送辊(25)和一级从动传送辊(26)上,由后至前传送;所述水平位置调节机构(9)包括水平位置调节杆(12)、水平位置调节液压油缸(13)和水平滑动导轨(15);底盘(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水平位置调节液压油缸(13)以及两个平行于水平位置调节液压油缸(13)、且位于两个水平位置调节液压油缸(13)之间的水平滑动导轨(15);水平滑动导轨(15)位于一级传送装置(2)的上方;两个水平位置调节杆(12)分别设置于底盘(1)前端和后端的水平位置调节液压油缸(13)和水平滑动导轨(15)之间;水平位置调节杆(12)设置有第一调节杆套筒(121)和第二调节杆套筒(122);所述第一调节杆套筒(121)位于水平位置调节杆(12)的第一端,第二调节杆套筒(122)与第一调节杆套筒(121)具有一定距离;第一调节杆套筒(121)和第二调节杆套筒(122)套设于水平滑动导轨(15)上,并与水平滑动导轨(15)构成滑动连接;水平位置调节杆(12)的第二端与水平位置调节液压油缸(13)的移动端铰接;所述二级传送装置(3)包括二级传送架、二级主动传送辊(28)、二级从动传送辊(29)、二级传送带(30)和二级传送马达(8);二级传送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一移动套筒(31)和第二移动套筒(32),第一移动套筒(31)和第二移动套筒(32)套于水平滑动导轨(15)上,并与水平滑动导轨(15)构成滑动连接;其中,第二移动套筒(32)位于第一调节杆套筒(121)与第二调节杆套筒(122)之间;二级从动传送辊(29)和二级主动传送辊(28)分别设置于二级传送架的左右两端;二级传送带(30)套于二级主动传送辊(28)和二级从动传送辊(29)上,由左至右传送;二级传送马达(8)固接在底盘(1)上,当水平位置调节液压油缸(13)处于收缩状态时,二级主动传送辊(28)位于二级传送马达(8)内侧;当水平位置调节液压油缸(13)向外侧伸展至工作位置时,二级传送马达(8)与二级主动传送辊(28)连接;所述二级传送装置(3)的底部平面高于一级传送带(27)的平面;所述接果机构(10)包括覆盖物、接果架(11)、第一开合液压缸(23)、第二开合液压缸(24)和卸果液压缸(17);其中,覆盖物布置在接果架(11)构成的框架表面上,接果架(11)包括内横梁(111)、后纵梁(112)、前纵梁(113)、支撑纵梁(114)、容纳部(115)、第一外横梁(116)、第二外横梁(117)、第一活动梁(118)和第二活动梁(119);内横梁(1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水平位置调节杆(12)固接;后纵梁(112)和前纵梁(113)的内端分别垂直铰接在横梁(111)的左右两端部,后纵梁(112)为阶梯形结构,外端水平部高度高于内端水平部高度,即后纵梁(112)外端水平部、第一外横梁(116)和第一活动梁(118)构成的平面高于后纵梁(112)内端水平部、内横梁(111)、支撑纵梁(114)、前纵梁(113)、第二外横梁(117)和第二活动梁(119)构成的平面;支撑纵梁(114)的内端垂直铰接在内横梁(111)的中部,外端与容纳部(115)的内缘中部固接;第一外横梁(116)的后端和第二外横梁(117)的前端分别与后纵梁(112)和前纵梁(113)固接;第一外横梁(116)的前端和第二外横梁(117)的后端分别与容纳部(115)的后端部和前端部固接,同时,第一外横梁(116)的前端与第一活动梁(118)的内端在容纳部(115)的后端部铰接,第二外横梁(117)的后端与第二活动梁(119)的内端在容纳部(115)的前端部铰接;第一开合液压缸(23)的一端与第一外横梁(116)的中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活动梁(118)铰接;第二开合液压缸(24)的一端与第二外横梁(117)的中部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活动梁(119)铰接;接果机构(10)的底部平面高于二级传送装置(3)的平面;卸果液压缸(17)设置在接果架(11)的下方;卸果液压缸(17)的一端铰接在底盘(1)中部,另一端与支撑纵梁(114)铰接;电磁脉冲撞击悬臂机构(16)设置在接果架(11)的下方;电磁脉冲撞击悬臂机构(16)包括悬臂位置调节液压油缸(19)、电磁撞击发生器(20)、撞击头(21)和可伸缩悬臂(22);其中,可伸缩悬臂(22)平行于支撑纵梁(114)设置,可伸缩悬臂(22)的内端铰接在底盘(1)上,外端依次安装有电磁撞击发生器(20)和撞击头(21);悬臂位置调节液压油缸(19)的一端铰接在底盘(1)上,另一端与可伸缩悬臂(22)铰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305527.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