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临界CO2泡沫流体流变学特性实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319216.9 | 申请日: | 2016-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620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05 |
发明(设计)人: | 杜东兴;张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08 | 分类号: | G01N11/08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郝团代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临界CO2泡沫流体流变学特性实验系统,该系统由CO2气源(1)、减压阀(2)、净化釜(3)、制冷装置(4)、第一精密柱塞泵(5)、气体流量计(6)、表面活化剂溶液(7)、第二精密柱塞泵(8)、水浴循环泵(9)、水浴箱(10)、泡沫发生器(11)、测试通道(12)、压差传感器(13)、智能控制显示仪(14)、高速数字摄像机(15)、背压控制器(16)构成。该实验系统可以准确观察泡沫在通道内的流动形态并对其阻力特性进行精确测定,并可以将超临界二氧化碳泡沫在微通道内的流变学特性性与在通道内的流动形态结合在一起研究分析,适用于泡沫物理,石油工程,非牛顿流体力学等关于超临界二氧化碳泡沫液在通道内的流变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co sub 泡沫 流体 流变学 特性 实验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超临界CO2泡沫流体流变学特性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入系统,实验测试系统与背压调节系统;注入系统中CO2气源(1)与减压阀(2)连接,减压阀(2)与净化釜(3)连接,净化釜(3)与制冷装置(4)连接,制冷装置(4)与第一精密柱塞泵(5)连接,同时表面活化剂溶液(7)与第二精密柱塞泵(8)连接,由第一精密柱塞泵(5)出来的气体与第二精密柱塞泵(8)出来的液体混合后进入实验测试系统;实验测试系统中水浴循环泵(9)与水浴箱(10)连接,注入系统中出来的气液混合物进入泡沫发生器(11),泡沫发生器(11)与测试通道(12)连接,泡沫发生器(11)与测试通道(12)均位于水浴箱(10)内,压差传感器(13)位于测试通道(12)的两端,智能控制显示仪(14)与压差传感器(13)连接,高速数字摄像机(15)安装在测试通道(12)上,由实验测试系统流出的泡沫液进入背压调节系统;背压调节系统中背压控制器(16)与实验测试系统中的测试通道(12)连接;由背压调节系统中流出的泡沫液流经气体流量计(6)然后流出整个实验系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319216.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气腐蚀暴露试验架
- 下一篇:一种航空器材耐温试验箱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