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蟹稻共生种养池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20384718.X 申请日: 2016-04-29
公开(公告)号: CN205623557U 公开(公告)日: 2016-10-12
发明(设计)人: 罗明;王桂民;张金彪;魏广魏;翁烨亮;庄亭暄 申请(专利权)人: 常州市金坛区水产技术指导站
主分类号: A01G16/00 分类号: A01G16/00;A01G9/02;A01K63/00;A01K61/00
代理公司: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代理人: 周祥生
地址: 213200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一种蟹稻共生种养池,采用这种蟹稻共生种养池能够实现河蟹和高杆水稻的共生共养,在炎热夏季能使蟹稻共生种养池中水温控制在28℃以下,保证河蟹在夏季能正常摄食、蜕壳,高杆水稻之间既通风透气,又能获足够的光照,寄生在稻杆上的虫害能成为河蟹和野杂鱼等水生动物的饵料,无需使用农药,河蟹和野杂鱼等水生动物排泄出的粪便作为高杆稻的有机肥,使蟹稻共生种养池内实现良性生态平衡,能使农民同时获得较高产量的有机优质稻谷和高产、大规格的河蟹,提高蟹池综合产出率,提升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共生 种养池
【主权项】:
一种蟹稻共生种养池,其特征是:它包括塘埂(1)、池边区(2)、河蟹栖息环沟(3)、水稻种植区(4)、高杆稻(5)、浮动框(6)、隔离围网(7)、微孔增氧实施(8)、水草(9)和漂浮水生植物(10),稻蟹共生种养池为长方形,按东西走向分布,水稻种植区(4)的池底平整,塘埂(1)的双面坡比1:2.5,池深的最小深度大于等于1.5米,即塘埂(1)的高度能保证稻蟹共生种养池的有效蓄水深度达1.5米,所述河蟹栖息环沟(3)的宽度5米~8米、深度0.5米~0.6米,河蟹栖息环沟(3)距塘埂的距离为1米~2米,即池边区(2)的宽度为1米~2米,在河蟹栖息环沟(3)的底部设有微孔增氧实施(8),高杆稻(5)均匀地栽插在水稻种植区(4)内,高杆稻(5)的栽插行距和株距均为80厘米~100厘米,在每株高杆稻(5)都套有一个浮动框(6),在浮动框(6)内并放有漂浮水生植物(10),在水稻种植区(4)靠近河蟹栖息环沟(3)的周边设有隔离围网(7),在池边区(2)和河蟹栖息环沟(3)内间隔地种有水草(9)。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金坛区水产技术指导站,未经常州市金坛区水产技术指导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384718.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