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源逆变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20418883.2 | 申请日: | 2016-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754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 肖磊;杨传令;黄东东;刘梦溪;侍晓龙;晏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曼特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537 | 分类号: | H02M7/5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电源逆变器电路,将蓄电池为+12V的直流电压转换为220V的交流输出电压,电路中,NE555为振荡电路,振荡频率由电阻R4、滑动变压器RP和电容C3的值决定,调节滑动变阻器RP的阻值,芯片IC2的管脚6输出脉冲信号,一路直接加到三极管Q4的基极,另一路经三极管Q1反相器加到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和三极管Q4得到相位差180度的脉冲电压,该电压经三极管Q2和三极管Q4进行整形,再经三极管Q3和三极管Q12进行脉冲放大,驱动由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三极管Q9、三极管Q10功率放大器可将12V电压变换为方波电压,该电压经变压器T变为220V的方波交流输出电压。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逆变器 电路 | ||
【主权项】:
一种电源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滑动变阻器RP、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8、三极管Q9、三极管Q10、三极管Q11、发光二极管LED、芯片IC1、芯片IC2、变压器T,电源BT,所述的芯片IC1的管脚1与电容C1连接后接地,芯片IC1的管脚3接地,芯片IC1的管脚2分别与电容C2的一端、芯片IC2的管脚5、芯片IC2的管脚2、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IC2的管脚2、电阻R4的一端连接,芯片IC2的管脚6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2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P的一端连接,芯片IC2的管脚3、芯片IC2的管脚7连接后分别与滑动变阻器RP的另一端、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阻R13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电容C4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与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集电极、二极管D1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5的基极、电阻R7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12的基极、电阻R8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后分别与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与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7的基极、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9的基极、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变压器T的管脚1连接,三极管Q9的发射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一端、变压器T的管脚3、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的管脚2与电源BT的一端连接,电源BT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3的另一端、电阻R12的一端、三极管Q1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的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7的一端、三极管Q11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变压器T的管脚4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的管脚5连接,变压器T的管脚4、变压器T的管脚5外接输出端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曼特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徐州曼特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41888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棒料工件自动上下料机构
- 下一篇:一种推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