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画家座椅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20507900.X 申请日: 2016-05-30
公开(公告)号: CN206380963U 公开(公告)日: 2017-08-08
发明(设计)人: 张寿吉 申请(专利权)人: 河北鸿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47B83/00 分类号: A47B83/00;A47C1/00;A47C3/20;A47C3/00;A47C7/00;B66F11/00
代理公司: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代理人: 胡彬
地址: 050000 河***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画家座椅,包括座椅部分、升降机构部分、升降支架部分、支腿部分、旋转底盘部分、电气控制系统。由底盘旋转部分确定座椅的行走方向(前后左右);驱动电机驱动座椅行走;行走到理想位置后,支腿下降把座椅支起,保证画家作画时座椅稳定;升降机构带动椅座上下运动,并能停止到行程范围内任意位置。本实用新型布局科学合理,性能可靠,效率高,它能方便行走调节高度,椅座可上下前后左右任意移动,使得画家能够在墙上方便作画。从而避免画家颈椎和腰椎病的发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画家 座椅
【主权项】:
一种画家座椅,其特征是包括座椅部分(I1)、升降机构部分(I2)、升降支架部分(I3)、支腿部分(I4)、旋转底盘部分(I5)、电气控制系统;所述座椅部分(I1)包括椅子(1)、第一座椅部横梁(2)、第二座椅部横梁(3)、第一座椅部竖梁(4)、第二座椅部竖梁(7)、托盘(5)、第三座椅部竖梁(6)、第三座椅部横梁(8)、第四座椅部横梁(9)、踏板(10)、第四座椅部竖梁(11)、第五座椅部横梁(12)、第六座椅部横梁(13)、第七座椅部横梁(14)、第五座椅部竖梁(15)、第八座椅部横梁(16)、凹字托(17)、第九座椅部横梁(18)、第十座椅部横梁(19)、画架支杆(20)、画架(21)和台面(22),所述第一座椅部横梁(2)、第二座椅部横梁(3)为方形钢管;所述第一座椅部横梁(2)、第二座椅部横梁(3)位于椅子(1)的下方,并位于椅子(1)的前后端部,第二座椅部横梁(3)的右端部安装第一座椅部竖梁(4),第一座椅部横梁(2)的右端部安装第二座椅部竖梁(7),托盘(5)水平焊接固定在第一座椅部竖梁(4)和第二座椅部竖梁(7)上,并位于椅子(1)的右侧;所述的椅子(1)正前面设有一个台面(22),台面(22)的前面两角部,由右边的第四座椅部竖梁(11)和左边的第五座椅部竖梁(15)支撑;其靠近人座位的后边右角部,由安装在第九座椅部横梁(18)上前端的凹字托(17)支撑,所述第九座椅部横梁(18)为椅子右把手;所述台面(22)用螺丝钉固定在横梁(19)上,水平放置;所述画架支杆(20)用一根钢管弯成,下端焊接在第五座椅部竖梁(15)上,中间部位于台面(22)左前角部的上面,上端顶部固定画架(21);所述椅子(1)前面下方安装了踏板(10),踏板(10)由第三座椅部横梁(8)、第四座椅部横梁(9)、第五座椅部横梁(12)、第六座椅部横梁(13)围成框架来支撑,第六座椅部横梁(13)焊接在第四座椅部竖梁(11)和第五座椅部竖梁(15)的下端部,第五座椅部横梁(12)焊接在第二座椅部竖梁(7)和第四座椅部竖梁(11)的下端部,第三座椅部横梁(8)焊接在第三座椅部竖梁(6)和第二座椅部竖梁(7)的下端部,第四座椅部横梁(9)焊接在第三座椅部竖梁(6)和竖梁(15)的下端部;所述第三座椅部横梁(8)、第四座椅部横梁(9)、第五座椅部横梁(12)、第六座椅部横梁(13)在焊接时呈一个水平平面,上面焊接踏板(10);第七座椅部横梁(14)焊接在第四座椅部竖梁(11)和第五座椅部竖梁(15)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第十座椅部横梁(19)焊接在第四座椅部竖梁(11)和第五座椅部竖梁(15)高度方向上的上部,起到加强支撑作用;所述座椅的升降支架部分(I3)由第一支架竖梁(25)、第二支架竖梁(30)、第三支架竖梁(36)、第四支架竖梁(37)四根竖梁和第一支架上横梁(32)、第二支架上横梁(33)、第三支架上横梁(34)、第四支架上横梁(35)四根上横梁和第一支架下横梁(26)、第二支架下横梁(27)、第三支架下横梁(39)、第四支架下横梁(40)四根下横梁组成一个框架;第一支架竖梁(25)位于左后部,第二支架竖梁(30)位于左前部,第三支架竖梁(36)位于右前部,第四支架竖梁(37)位于右后部;第一支架上横梁(32)、第二支架上横梁(33)、第三支架上横梁(34)、第四支架上横梁(35)分别位于左、后、前、右边;第一连接板(24)是一块长方形的钢板,弯成U型,两个竖边用螺丝钉固定在左后方的第一支架竖梁(25)和左前方的第二支架竖梁(30)的最下端,底面平齐;第二连接板(41)是一块长方形的钢板,弯成U型,两个竖边用螺丝钉固定在右前方的第三支架竖梁(36)和右后方的第四支架竖梁(37)的最下端,底面平齐;所述升降支架部分(I3)通过第一连接板(24)和第二连接板(41)和行走机构连接;在第一支架下横梁(26)和第三支架下横梁(39)的上平面上横担有电机安装板(28),电机安装板(28)左右方向上居中;所述电机安装板(28)上设有轴承支座(29),所述轴承支座(29)呈“几”字形形状,下端固定在电机安装板(28)上,中心对齐;升降电机(23)位于轴承支座(29)的下方;丝杠(31)通过轴承支撑在轴承支座(29)上,通过联轴器(38)和升降电机(23)连接在一起;升降电机(23)旋转带动丝杠(31)旋转;所述升降机构部分(I2)包括升降机构部下后横梁(42)、升降机构部上后横梁(43)、升降机构部右后竖梁(44)、升降机构部左后竖梁(45)、升降机构部左下横梁(46)、升降机构部左上横梁(47)、螺母安装板(48)、螺母(49)、升降机构部上前横梁(50)、升降机构部下前横梁(51)、升降机构部左前竖梁(52)、升降机构部右前竖梁(53)、左支撑筋(54)、右支撑筋(55)、座椅左安装梁(56)、座椅前安装梁(57)、座椅右安装梁(58)、上右导向轮(59)、上后导向轮(60)、上前导向轮(61)、下右导向轮(62)、下前导向轮(63)、下后导向轮(64)、下后导向轮支撑座(65)、上后导向轮支撑座(66)、升降机构部右上横梁(67)、升降机构部右下横梁(68);所述左支撑筋(54)上端顶在座椅左安装梁(56)的前端下面,距离最前端面150毫米处,下端顶在升降机构部下前横梁(51)上;所述的右支撑筋(55)上端顶在座椅右安装梁(58)的前端下面,下端顶在下前横梁(51)上所述的升降机构部下后横梁(42)、升降机构部下前横梁(51)、升降机构部左下横梁(46)和升降机构部右下横梁(68)组成下层两个“工”字连接形型框,升降机构部上后横梁(43)、升降机构部上前横梁(50)、升降机构部左上横梁(47)、升降机构部右上横梁(67)组成上层两个“工”字连接形框;用升降机构部右后竖梁(44)、升降机构部左后竖梁(45)、升降机构部左前竖梁(52)和升降机构部右前竖梁(53)把上述的两层框连接成一个框架;所述的座椅左安装梁(56)、座椅前安装梁(57)、座椅右安装梁(58)组成一个左边开口的长方形型框,安装在上述框架的上平面上,开口端和上述框架的升降机构部上后横梁(43)的后端平齐;所述螺母安装板(48)水平安装在左边开口的长方形型框的后端上平面上,距离后端面40毫米处;所述螺母(49)安装在螺母安装板(48)的正中心;所述的上前导向轮(61)安装在升降机构部上前横梁(50)的右端后面上,所述的下前导向轮(63)安装在升降机构部下前横梁(51)的右端后面上;所述的上后导向轮(60)通过上后导向轮支撑座(66)安装在升降机构部上后横梁(43)的右端前面上,所述的下后导向轮(64)通过下后导向轮支撑座(65)安装在升降机构部下后横梁(42)的右端前面上;所述上前导向轮(61)、下前导向轮(63)、上后导向轮(60)、下后导向轮(64)四个导向轮前后把右前方的第三支架竖梁(36)夹住,保证升降机构部分(I2)在受力的情况下保持水平姿态;所述的上右导向轮(59)安装在升降机构部右上横梁(67)的右面,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所述的下右导向轮(62)安装在升降机构部右下横梁(68)的右面,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所述上右导向轮(59)、下右导向轮(62)两个导向轮顶在右前方第三支架竖梁(36)的左面上,保证升降机构部分(I2)在受力的情况下保持水平姿态;升降机构部分(I2)的左右设有两套完全一样的导向轮,用于保证升降机构部分(I2)在受力的情况下保持水平姿态;所述支腿部分(I4)包括地脚(69)、支腿部右后竖梁(70)、支腿部后下横梁(71)、支腿部左下横梁(72)、支腿部左后竖梁(73)、支腿部后上横梁(74)、支腿部左上横梁(75)、左后承力角钢(76)、右后承力角钢(77)、铝平台(78)、转向电机(79)、左前承力角钢(80)、支腿部左前竖梁(81)、支腿部前上横梁(82)、左前电动推杆(83)、右前承力角钢(84)、右前电动推杆(85)、支腿部右前竖梁(86)、导向轮支架(87)、第一导向轮(88)、第二导向轮(89)、支腿部前下横梁(90)、支腿部右下横梁(91)、上直脚架(92)、下直脚架(93)、转向电机支架(94)、支腿部右上横梁(95)、右后电动推杆(96)、左后电动推杆(97);所述地脚(69)为四个,分别安装在支腿框架的四个角的支腿部右后竖梁(70)、支腿部左后竖梁(73)、支腿部左前竖梁(81)、支腿部右前竖梁(86)的下端,起调平作用;所述的支腿部右后竖梁(70)、支腿部左后竖梁(73)、支腿部左前竖梁(81)、支腿部右前竖梁(86)四根竖梁和支腿部后下横梁(71)、支腿部左下横梁(72)、支腿部前下横梁(90)、支腿部右下横梁(91)、支腿部后上横梁(74)、支腿部左上横梁(75)、支腿部前上横梁(82)、支腿部右上横梁(95)上下两层共8根横梁,组成一个框架,框架的上平面4个角上,安装有左后承力角钢(76)、右后承力角钢(77)、左前承力角钢(80)、右前承力角钢(84)共四个承力角钢;所述的左前电动推杆(83)、右前电动推杆(85)、右后电动推杆(96)、左后电动推杆(97)的推杆上端部分别和四个承力角钢中间部位连接,下端通过螺钉固定在铝平台(78)的上面;所述铝平台(78)上的四个角上设有四套完全一样的导向轮支架(87)、第一导向轮(88)、第二导向轮(89)、第三导向轮(98)、第四导向轮(99),所述铝平台(78)上设有主动小齿轮(100)、从动大齿轮(101),铝平台(78)下方设有右后托架(114)、左后托架(115)、左前托架(116)、右前托架(117),所述右后托架(114)、左后托架(115)、左前托架(116)、右前托架(117)安装在铝平台(78)的下平面上,用于托着旋转圆盘(110);所述铝平台(78)是一块12毫米厚的铝板,四个角分别切掉100毫米方块,导向轮支架(87)呈直角状,两个平面分别靠在切掉的100毫米的断口上,通过上直脚架(92)、下直脚架(93)固定在铝平台(78)的上下两个面上;所述第一导向轮(88)、第二导向轮(89)、第三导向轮(98)、第四导向轮(99)安装在导向轮支架(87)上,轮子压在框架的竖梁上,起导向作用;第一导向轮(88)、第二导向轮(89)限制一个方向,第三导向轮(98)、第四导向轮(99)限制另一个方向;所述旋转底盘部分(I5)包括转向电机(79)、转向电机支架(94)、主动小齿轮(100)、从动大齿轮(101)、左主动轮(102)、驱动轴左轴承座(103)、驱动轴(104)、从动齿轮(105)、主动齿轮(106)、驱动轴右轴承座(107)、右主动轮(108)、行走减速电机(109)、旋转圆盘(110)、定心尼龙套(111)、右从动轮(112)、左从动轮(113);所述转向电机(79)安装在转向电机支架(94)上,转向电机(79)的输出轴上安装主动小齿轮(100),主动小齿轮(100)驱动从动大齿轮(101)旋转;所述的旋转圆盘(110)位于铝平台(78)的正下方,两者的中心都打上相同直径的圆孔,通过定心尼龙套(111)保证同心对正,用4个螺钉和铝平台(78)上面的从动大齿轮(101)连接在一起;大齿轮通过4个螺钉带动旋转圆盘(110)相对铝平台旋转;所述驱动轴(104)通过驱动轴左轴承座(103)和驱动轴右轴承座(107)固定在旋转圆盘(110)上,两端安装上左主动轮(102)和右主动轮(108);所述驱动轴(104)中间安装有从动齿轮(105),行走减速电机(109)通过主动齿轮(106)驱动从动齿轮(105)带动驱动轴(104)旋转,通过左主动轮(102)和右主动轮(108)实现行走;所述右从动轮(112)和左从动轮(113)分别安装在左主动轮(102)和右主动轮(108)的正前方,用于支撑作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鸿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未经河北鸿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507900.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