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铟镓砷短波红外探测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20559090.2 申请日: 2016-06-12
公开(公告)号: CN205810840U 公开(公告)日: 2016-12-14
发明(设计)人: 李平;李淘;李雪;邵秀梅;唐恒敬;龚海梅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主分类号: H01L31/09 分类号: H01L31/09;G01J5/20
代理公司: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13 代理人: 郭英
地址: 200083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专利公开了一种铟镓砷短波红外探测器。器件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钝化层,窗口层,吸收层,缓冲层,读出电路,金属电极和互连通孔。其中,金属电极制备在缓冲层上。互连通孔制备在光敏元上,形成一个锥形通孔。互连通孔只与窗口层和读出电路连通。钝化层覆盖了除金属电极以外的器件表面,同时在互连通孔锥形下半部形成内部绝缘隔离。本器件结构特征在于铟镓砷短波红外探测器在光敏元上引入一个锥形的通孔,然后在通孔中填充互连金属连接窗口层与读出电路,使得探测器光敏元从材料内部就可以与读出电路进行互连。这种结构具有结构紧凑、易集成,能有效提高探测器在三维方向的堆叠密度,是未来发展微系统的核心技术。
搜索关键词: 铟镓砷 短波 红外探测器
【主权项】:
一种铟镓砷短波红外探测器,包括窗口层(2),吸收层(3),缓冲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铟镓砷短波红外探测器的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窗口层(2),吸收层(3)和缓冲层(5),读出电路(7)位于缓冲层(5)的下面,公共金属电极(4)埋于缓冲层(5)中;窗口层(2),吸收层(3)和缓冲层(5)表面的中心位置有一个互连通孔(6),互连通孔(6)中填充金属将吸收层(3)产生的光电信号通过与之相连的窗口层(2)导入至读出电路(7)中;除公共金属电极(4)区域外,探测器的表面覆盖有钝化层(1),在互连通孔(6)的内侧面除窗口层(2)的区域外同样覆盖有钝化层(1);所述的窗口层(2)的材料为InP,InAsP,InAlAs或InGaAs,厚度在0.4微米到1微米之间;所述的吸收层(3)的材料为InGaAs,厚度在1微米到2.5微米之间;所述的缓冲层(5)的材料为InAlAs,InP,InGaAs或InAsP,厚度在2微米到3微米之间;所述的钝化层(1)的材料为Si3N4或SiO2的一种,厚度在400纳米到800纳米之间;所述的公共金属电极(4)的厚度在600纳米到1000纳米之间。所述的互连通孔(6)为大口位于窗口层(2)的锥孔,孔中填充金属是铟、金或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559090.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