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囊式船舶的防翻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628471.1 | 申请日: | 2016-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675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9 |
发明(设计)人: | 冯世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世英 |
主分类号: | B63B43/14 | 分类号: | B63B4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北***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气囊式船舶的防翻船装置,由伸缩臂、气囊相连组成;在船舶两侧的船舷上开设洞口,在洞口内安装伸缩臂;在遮蔽甲板和伸出臂之间安装有起摆动作用的油缸,伸缩臂采用汽车吊的起重臂总成,在伸缩臂内设有若干个节臂,在末端节臂的前端分别连接有气囊,在气囊上分别设置有气管接口和系带,气泵能够把压缩气体送入到气囊内;打开放气阀能够放尽气体;启动气泵向气囊内输气,随着输气量的增加和伸缩臂的伸长,倾斜的船体能够在气囊的浮力和伸缩臂的杠杆作用下逐步得到纠正;从而避免船体侧翻的形成。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船舶 翻船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气囊式船舶的防翻船装置,以此减少翻船事件的发生;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伸缩臂(1)、气囊(2)相连组成;在船舶两侧的船舷上开设有若干个洞口(3),两侧的若干个洞口(3)的位置相互错开(即洞口不是对称的),洞口(3)为长方形,洞口(3)位于船舶的遮蔽甲板的下面;在洞口(3)的一侧分别连接有底座(4),底座(4)采用原汽车吊所配套的起重臂底座,底座(4)和船舷的内侧焊接相连成一体;在底座(4)上安装伸缩臂(1);伸缩臂(1)的末端通过轴销(5)安装在底座(4)的销孔内;安装好的伸缩臂(1)的前端通过船舷的洞口(3)处,并伸出船舷外一截;在洞口处的遮蔽甲板上开设圆孔,在圆孔内安装油缸(6),油缸(6)采用耳轴式双向油缸,在所述油缸(6)的耳轴上带有耳板;油缸(6)两端的耳板和遮蔽甲板焊接相连成一体;在所述油缸(6)d的顶杆端的销轴上配套有连接座(7),连接座(7)为一块带有轴销孔的U形板体,连接座(7)和伸缩臂(1)的上面焊接相连成一体;油缸(6)的油路连接在伸缩臂(1)的液压控制系统上,操纵伸缩臂(1)的液压控制系统能够将伸缩臂(1)的一端以轴销(5)为圆心而上、下垂直摆动,上、下摆动的范围小于洞口(3)的高度,以此调整伸缩臂(1)与船舶甲板的倾斜角度;伸缩臂(1)采用汽车吊的起重臂总成,伸缩臂(1)采用液压提供动力,在伸缩臂(1)内设有若干个节臂(8),操纵伸缩臂(1)的液压系统能够使伸缩臂(1)的节臂(8)伸缩,末端节臂(8)的长度小于和它相连的节臂长度,末端节臂(8)能够缩进到和它相连的节臂内一截;气囊(2)经放气折叠后能够塞进上述节臂(8)腾出的空间内;在每个末端节臂(8)的前端连接有三角形的板体(9),板体(9)和节臂(8)的上面在同一平面上;在板体(9)上设置有销孔,销孔为方孔;在板体(9)上安装横梁(10),横梁(10)用一段杠杆做成,横梁(10)的长度等于气囊(2)的长度;在横梁(10)的中部连接有方形的销子(11),销子(11)和横梁(10)垂直相连成一体;和销子(11)相连后的横梁(10)呈T字形;横梁(10)的销子(11)插入销孔后横梁(10)和节臂(8)垂直相连成一体;在横梁(10)的销子(11)上设有二级插销(17)的销孔,二级插销(17)能够插入到销子(11)的销孔内,以此使横梁(10)固定在板体(9)上而不能上下活动;横梁(10)、二级插销(17)不用时放置在船的甲板上,以备不时之需;在每个横梁(10)上分别连接有气囊(2),气囊(2)采用软体材料做成;气囊(2)是盛放压缩气体的囊袋,充气后气囊(2)呈枕头形;在相邻的两个气囊(2)的边缘设置有系带(16),系带(16)采用软体材料做成,通过相邻气囊(2)边缘的系带(16)打结能够使相连的气囊(2)的边缘相连成一体;在气囊(2)上设置有若干个袋箍(12),袋箍(12)用软体材料做成,袋箍(12)做成圆环形,袋箍(12)套装在气囊(2)上,袋箍(12)的三分之二和气囊(2)相连成一体;气囊(2)的袋箍(12)通过袋箍(12)与气囊(2)之间的空隙悬挂固定在横梁(10)上;在气囊(2)上设置有风管接头(13),风管接头(13)能够和输气管(15)快速相连成一体;输气管(15)采用耐压软管,输气管(15)和船上的气泵接通相连成一体;气泵所产生的压缩气体能够通过输气管(15)注入到气囊(2)内;从而使气囊(2)膨大鼓起;在输气管(15)上设置有放气阀(14),打开放气阀(14)能够放尽气囊(2)内的气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世英,未经冯世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628471.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焊接结构
- 下一篇:罐装车吸引压力测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