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FSM系统的恒流源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29832.7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3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居生;汪俊;张浩;兰云峰;刘刚;郑立彬;周炳宏;曾卫琴;吴艺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思科锐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75 | 分类号: | G05F1/575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杨保刚,刘贤科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FSM系统的恒流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单片机、D/A转换模块、恒流模块,通过控制单片机控制D/A模块输出不同的电压信号使恒流源输出不同的电流,满足不同内径的管道和测量电极排列的测量信号输出;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放大,保证恒流源输出的稳定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fsm 系统 恒流源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FSM系统的恒流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单片机、D/A转换模块、恒流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模块结构为:其第一输入端通过电阻R9连接集成运放U3A的正输入端;其第二输入端通过电阻R9连接集成运放U3A的正输入端,集成运放U3A的正电压端连接电源VCC,集成运放U3A的正电压端通过电阻R4连接到达灵顿管Q1的集电极,集成运放U3A的负电压端通过电阻R11连接到达灵顿管Q2的发射极,集成运放U3A的正电压端连接到负电源‑VCC,集成运放U3A的输出端连接到达灵顿管Q1和Q2的基极;达灵顿管Q1的发射极和达灵顿管Q2的基极连接后通过电阻R5连接到电源VCC;达灵顿管Q1的发射极依次通过电阻R8和电阻R10连接到集成运放U2A的负输入端,达灵顿管Q1的集电极依次通过电阻R4和电阻R1连接到集成运放U1A的输出端;集成运放U2A的正输入端连接其输出端,其输出端通过电阻R3连接到集成运放U1A的负输入端;集成运放U1A的正输入端通过电阻R2接地,集成运放U1A的正输入和其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电阻R6;电阻R8和电阻R10间的节点作为恒流模块的输出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思科锐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思科锐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102983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