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刚架实验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77084.X | 申请日: | 2016-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6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廷国;胡乔元;谢鹏;勾国勇;李映雪;任珵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10 | 分类号: | G09B23/1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潘迅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刚架实验模型,该多功能刚架实验模型包括刚架结构、刚架结构的约束支撑、加载装置、支撑及约束装置和测量设备。刚架结构由不同组合方式的杆件和结点连接而成;加载装置实现对刚架结构的加载;支承及约束装置包括刚架结构的约束支承和反力框架,刚架结构的约束支撑包括固定铰支座、可动铰支座和可施加转角的固定支座;测量设备包括力传感器、应变片、转角传感器、百分表。该实验模型集结构力学实验模型、加载装置和测量装置于一体,根据实验内容需要可组装出不同的实验模型,用于进行不同的结构力学刚架实验,以验证结构力学相关理论。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刚架 实验 模型 | ||
【主权项】:
一种多功能刚架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功能刚架实验模型包括刚架结构、刚架结构的约束支承、支撑及约束装置、加载装置和测量设备;所述的刚架结构由杆件和结点连接而成,不同数量、不同形式的杆件和结点组装成不同形式的刚架结构;所述的刚架结构分为两类,分别用于I类基本结构和II类基本结构;所述的杆件分为柱式杆件和梁式杆件;所述的柱式杆件包括固接柱式杆件(3d)和铰接柱式杆件(3a、3b、3c);所述的结点分为L型刚结点、铰结点、组合结点和一字型刚结点;所述的用于I类基本结构的刚架结构具体为:所述的梁式杆件(4a、4b)的圆形接头一端通过铰结点的一对扇形铰结点片(6a)连接,另一端分别通过L型刚结点夹具(5a、5b)安装在铰接柱式杆件(3a、3b)上;梁式杆件(4a、4b)、扇形铰结点片(6a)和L型刚结点夹具(5a、5b)组成的整体能够沿铰接柱式杆件(3a、3b)的轴线方向上下调整高度,用于形成不同高度的刚架结构;梁式杆件(4c)一端通过组合结点的扇形铰结点片(6b)与铰接柱式杆件(3b)铰接连接,另一端通过L型刚结点夹具(5c)固接在铰接柱式杆件(3c)上;所述的用于II类基本结构的刚架结构具体为:所述的梁式杆件(4d)的一端通过L型刚结点夹具(5d)安装在铰接柱式杆件(3d)上,另一端安装在牛腿(22)的活动铰支座上,安装时梁式杆件(4d)和L型刚结点夹具(5d)组成的整体通过牛腿(22)的移动,沿固接柱式杆件(3d)的轴线方向上下调整高度,用于形成不同高度的刚架结构;所述的固接柱式杆件(3d)根据需要与方形垫块(18a、18b)、铰支座水平导轨(19)或者转动支座(20)连接;所述的铰接柱式杆件(3a、3b、3c)钻有通孔的一端与铰支座盘(17a、17b、17c)连接,铰支座盘(17a、17b、17c)根据需要与方形垫块(18a、18b)或铰支座水平导轨(19)连接;所述的梁式杆件(4a)与梁式杆件(4b)根据需要通过一对扇形铰结点片(6a)或刚结点片(6c)相连;所述的刚架结构的约束支承包括固定铰支座、活动铰支座和能够施加转角的固定支座;所述的固定铰支座和活动铰支座用于I类基本结构,所述的活动铰支座和能够施加转角的固定支座用于II类基本结构;所述的固定铰支座为:铰接柱式杆件(3a、3b)的一侧与铰支座盘(17a、17b)相连,铰支座盘(17a、17b)与方形垫块(18a、18b)连接,方形垫块(18a、18b)与小车平台(21b、21c)相连,形成固定铰支座,所述的小车平台(21b、21c)安装在反力架(1)的下横梁上;所述的活动铰支座为:所述的铰接柱式杆件(3c)或梁式杆件(4d)与铰支座盘(17c)相连,铰支座盘(17c)与铰支座水平导轨(19)相连,铰支座水平导轨(19)与小车平台(21d)或牛腿(22)相连,形成活动铰支座;所述的小车平台(21d)安装在反力架(1)的下横梁上,所述的牛腿(22)通过小车平台(21h)安装在反力架(1)的一侧立柱上;所述的能够施加转角的固定支座为:所述的固接柱式杆件(3d)与转动支座(20)相连,转动支座(20)与矩形垫板(16)相连,矩形垫板(16)与小车平台(21f)相连,小车平台(21f)安装在反力架(1)的下横梁上,形成能够施加转角的固定支座;所述的转动支座(20)在平行于刚架结构的平面上施加转角;所述的加载装置包括蜗轮蜗杆加载装置、电动伺服加载装置或转角施加装置;所述的蜗轮蜗杆加载装置和电动伺服加载装置功能相同,能够替换使用,用于I类、II类基本结构;所述的转角施加装置用于II类基本结构;所述的支承及约束装置包括反力框架和刚架结构的约束支承;所述的反力框架中的反力架(1)由内置导轨的上下两个横梁和内置导轨的左右两个立柱组成,每个横梁和立柱上能够固定小车平台及牛腿(22);所述的测量设备包括力传感器(8a、8b)、应变片、转角传感器(28)和百分表(32a、32b、32c);所述的力传感器(8a、8b)用于测得蜗轮蜗杆升降机(7)或电动缸(12)对刚架结构所施加的荷载值;应变片粘贴在杆件两侧不同位置;转角传感器(28)测得转角施加装置施加在支座处的转角;百分表(32a、32b、32c)测得刚架结构某点的水平或竖向位移;所述的测量设备均通过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与计算机连接,通过计算机对各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1077084.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