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治理巷道底臌的钢混反拱与锚杆的组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20632.2 | 申请日: | 2016-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071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坤;姚韦靖;庞建勇;何壮志;严旺;姚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18 | 分类号: | E21D11/18;E21D11/10;E21D20/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5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治理巷道底臌的钢混反拱与锚杆的组合结构,包括沿巷道底板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工字型钢梁,第一工字型钢梁的两侧滑槽槽口水平布置,且沿着巷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段,沿巷道的底板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二工字型钢梁,第二工字型钢梁沿着第一工字型钢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且整体呈框架状结构,第二工字型钢梁的两侧滑槽槽口竖直方向布置,位于第二工字型钢梁的两端穿设有锚杆与巷道的底板围岩固连,位于组合结构上浇筑有混凝土,并且浇筑成混凝土层,巷道底板垂直方向的应力向巷道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转移,同时钢混反拱与锚杆组合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受力同时施工便捷快速,底臌治理效果也好。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理 巷道 钢混反拱 组合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治理巷道底臌的钢混反拱与锚杆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巷道(10)的底板上设置第一工字型钢梁(20),所述第一工字型钢梁(20)的长度方向沿着巷道(10)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一工字型钢梁(20)的两侧滑槽槽口水平布置,第一工字型钢梁(20)沿着巷道(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段,巷道(10)的底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工字型钢梁(30),第二工字型钢梁(3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工字型钢梁(20)的长度方向垂直布置,第二工字型钢梁(30)沿着第一工字型钢梁(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且整体呈框架状结构,第二工字型钢梁(30)的两侧滑槽槽口竖直方向布置,位于第二工字型钢梁(30)的两端穿设有锚杆(40)与巷道(10)的底板围岩固连,位于组合结构上浇筑有混凝土,并且浇筑成混凝土层(5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112063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铁施工支护装置
- 下一篇:深部非稳定围岩巷道新型让压反馈加强支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