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漫游式海洋地震仪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48933.3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1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黄豪彩;丁巍伟;阮爱国;陈鹰;韩军;孙贵青;俞宙;张晨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鳌海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8 | 分类号: | G01V1/3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 | 代理人: | 叶志坚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漫游式海洋地震仪。本实用新型包括浮球、传感及通讯定位模块、能源模块、低功耗智能控制模块、浮力调节模块。能源模块和低功耗智能控制模块设置在浮球内部;能源模块为其他模块提供动力;低功耗智能控制模块负责处理传感及通讯定位模块所接受的外部信息;传感及通讯定位模块设置在浮球顶部,浮力调节模块设置在浮球底部。本实用新型不同于传统的固定式陆地地震台站和坐底式海底地震仪,而是悬浮在海水中,并随着洋流作浮游运动,不仅可以长时间记录地震传达的信息,而且可以记录不同地点接收到的地震信号。可以形成覆盖较大海洋面积的地震台网,解决了海洋没有地震台网的难题,适合对较大面积海域开展层析成像及海洋地震观测。 | ||
搜索关键词: | 漫游 海洋 地震仪 | ||
【主权项】:
漫游式海洋地震仪,包括浮球、传感及通讯定位模块、能源模块、低功耗智能控制模块、浮力调节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源模块和低功耗智能控制模块设置在浮球内部;传感及通讯定位模块设置在浮球顶部,浮力调节模块设置在浮球底部;所述的传感及通讯定位模块,包括依星通讯件(1.1)、水听器(1.2)、传感器连接件(1.3)、底部连接件(1.4);传感器连接件(1.3)上表面开有两个螺纹孔,依星通讯件(1.1)和水听器(1.2)下部有螺纹,三者通过螺纹紧固配合安装;底部连接件(1.4)的一端开有螺纹孔,与传感器连接件(1.3)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浮球,包括浮球罩(2.1)、浮球连接环(2.2)、浮球顶部水密接插件(2.3)、浮球底部油管水密接口(2.4);浮球罩(2.1)由上下两半球部分组成,每部分开口边缘设置有浮球连接环(2.2),浮球罩(2.1)与浮球连接环(2.2)一体浇筑,浮球连接环(2.2)上有密封圈,沿浮球连接环(2.2)均匀设置有螺纹孔;浮球罩(2.1)由上下两半球通过螺栓连接,并在密封圈的密封作用下形成内部密封腔,以布置能源模块和低功耗智能控制模块;浮球罩上下两半球部分弧顶设置有螺纹孔,浮球顶部水密接插件(2.3)和浮球底部油管水密接口(2.4)通过螺纹分别设置在浮球罩的上半球顶部和下半球底部;浮球顶部水密接插件(2.3)、浮球底部油管水密接口(2.4)通过密封圈密封,进一步保证了浮球的密封状态;传感及通讯定位模块与浮球的连接关系为:底部连接件(1.4)的另一端与浮球顶部水密接插件(2.3)连接,浮球顶部水密接插件(2.3)为母座,底部连接件(1.4)为公座,二者插固;所述的能源模块包括:电源转换模块(6)、电池组(9)、电池组座(10);低功耗智能控制模块包括:驱动模块(7)、继电器组(8);此外,内部还设有:温盐深仪(4)、上固定板(5)、内部安装板(14);温盐深仪(4)的底端通过螺栓与上固定板(5)连接,顶端与传感及通讯定位模块连接;内部安装板(14)为中部开有矩形孔,圆周带有缺口的圆形板,外径与浮球内径相同,使得内部安装板(14)卡在浮球内中部,并稳固于浮球内部不晃动;电源转换模块(6)、驱动模块(7)、继电器组(8)通过螺栓固定在内部安装板(14)上;电池组座(10)通过螺栓固定在内部安装板(14)上;电池组(9)位于电池组座(10)上相应额孔内,通过胶水固定在其上;所述的浮力调节模块,包括液压泵动力机构(12)、浮力调节器(13)、出油管(11)、油囊(3);液压泵动力机构(12)和浮力调节器(13)设置在浮球内;浮力调节器(13)位于浮球内部安装板(14)中央开有的矩形孔位置,并通过钢箍箍紧在内部安装板(14)上;液压泵动力机构(12)通过螺栓连设置固定在浮力调节器(13)的下部,通过齿轮传递动力到液压调节器(13);出油管(11)的一端设置在浮力调节器(13)上,出油管(11)的另一端通过浮球底部油管水密接口(2.4)引出到浮球外部与油囊3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油管水密接口(2.4)、出油管(11)与油囊(3)连接处通过密封圈密封防止漏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鳌海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鳌海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1248933.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AMS探测器校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质雷达辅助探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