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化工废水中悬浮状油高效去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55418.2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8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胜;刘永军;刘喆;张爱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03/34;C02F1/4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6 | 代理人: | 李婷,王孝明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化工废水中悬浮状油高效去除装置,包括第一罐体,第一罐体顶部安装有顶盖,第一罐体底部安装有底封板,底封板和顶盖之间的第一罐体内部从底部到顶部依次设置有进水室、布水室、滤料室、去油沉降室和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所述的第一罐体内还安装有与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相配合的内循环反冲洗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循环反冲洗机构实现不停机反冲洗,可与废水处理同步进行,使去除效率大大增加。还具有整体反冲洗进行停机反冲洗,两种反冲洗方式结合,反冲洗效果好,同时两台搅拌机在反冲洗时开启,大大增加了反冲洗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化工 水中 悬浮 高效 去除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煤化工废水中悬浮状油高效去除装置,包括第一罐体(1‑1),第一罐体(1‑1)顶部安装有顶盖(1‑2),第一罐体(1‑1)底部安装有底封板(1‑3),其特征在于,底封板(1‑3)和顶盖(1‑2)之间的第一罐体(1‑1)内部从底部到顶部依次设置有进水室(1‑4)、布水室(1‑5)、滤料室(1‑6)、去油沉降室(1‑7)和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所述的第一罐体(1‑1)内还安装有与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相配合的内循环反冲洗机构(1‑9);所述的进水室(1‑4)内设置有废水布水管(1‑10),废水布水管(1‑10)与设置在进水室(1‑4)外壁的废水进水口(1‑11)连通;进水室(1‑4)顶部通过第一滤头安装板(1‑12)与布水室(1‑5)隔离开;所述的布水室(1‑5)通过均匀安装在第一滤头安装板(1‑12)上的多个第一滤头(1‑13)与进水室(1‑4)连通,废水通过第一滤头(1‑13)进入布水室(1‑5)中,布水室(1‑5)顶部安装有多孔滤料支撑板(1‑14),废水通过多孔滤料支撑板(1‑14)进入滤料室(1‑6);所述的滤料室(1‑6)内放置有滤料(1‑15),滤料室(1‑6)的外壁上设置有滤料进口(1‑16)和滤料出口(1‑17),滤料室(1‑6)的顶部安装有凸盖(1‑18),凸盖(1‑18)将滤料室(1‑6)与去油沉降室(1‑7)隔离开,所述的凸盖(1‑18)底部开放,凸盖(1‑18)开放的底部外侧设置有与第一罐体(1‑1)内壁密封相连的环形底沿(1‑19),凸盖(1‑18)的外径小于第一罐体(1‑1)的内径,凸盖(1‑18)顶部设置有与去油沉降室(1‑7)连通的第一滤网(1‑20);所述的去油沉降室(1‑7)为凸盖(1‑18)和顶盖(1‑2)之间的部分,去油沉降室(1‑7)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浮油排放口(1‑21),去油沉降室(1‑7)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处理水排放口(1‑22),去油沉降室(1‑7)底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排砂阀门(1‑23);所述的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安装在去油沉降室(1‑7)内,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的底端固定在凸盖(1‑18)上,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的顶端固定在顶盖(1‑2)上;所述的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为封闭的腔体,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的底面向内凹陷形成一个底端开放的溢流腔(1‑24),溢流腔(1‑24)与滤料室(1‑6)连通,溢流腔(1‑24)顶部的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上设置有第二滤网(1‑25);内循环反冲洗集水室(1‑8)底部与设置在第一罐体(1‑1)外壁上的反冲洗排水口(1‑26)连通;所述的内循环反冲洗机构(1‑9)包括安装在布水室(1‑5)侧壁上的反冲洗进水口(1‑9‑1),反冲洗进水口(1‑9‑1)与反冲洗管(1‑9‑2)的一端连通,反冲洗管(1‑9‑2)的另一端安装在多孔滤料支撑板(1‑14)上与滤料室(1‑6)连通,滤料室(1‑6)内通过支撑杆(1‑9‑3)沿着轴向安装有提升管(1‑9‑4),提升管(1‑9‑4)的底端与反冲洗管(1‑9‑2)安装在多孔滤料支撑板(1‑14)上的端部同轴正对设置,提升管(1‑9‑4)的底端与反冲洗管(1‑9‑2)的端部之间形成滤料吸入通道(1‑9‑5),提升管(1‑9‑4)的顶端伸入溢流腔(1‑24)内,提升管(1‑9‑4)的顶端与溢流腔(1‑24)之间形成滤料溢出通道(1‑9‑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1455418.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