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被动冷却式托克马克装置弱场侧第一壁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72798.0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2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林涛;蔡立君;刘健;袁应龙;卢勇;刘雨祥;黄运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21B1/13 | 分类号: | G21B1/13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11007 | 代理人: | 张檑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属于被动冷却式托克马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被动冷却式托克马克装置弱场侧第一壁组件。本实用新型的被动冷却式托克马克装置弱场侧第一壁组件,包括石墨块、背板、柔性支撑臂、支撑板和底部支撑座;其中,所述背板为平板状,用于支撑安装其他部件;背板的尾部向远离真空室的方向弯折,使得所述背板形成竖直部分和折弯部分。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主动水冷式第一壁结构,水冷通道设计相对复杂,占用大量真空室内部空间,且存在漏水风险的技术问题。将热量合理的传导到真空室上去,最终采用真空室上的水循环系统将热量带出装置,大大的减少真空室宝贵空间的占用,极大的保证了物理实验的稳定运行。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被动 冷却 式托克 马克 装置 弱场侧 第一 组件 | ||
【主权项】:
一种被动冷却式托克马克装置弱场侧第一壁组件,包括:石墨块(1)、背板(2)、柔性支撑臂(3)、支撑板(4)和底部支撑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2)为平板状,用于支撑安装其他部件;背板(2)的尾部向远离真空室的方向弯折,使得所述背板(2)形成竖直部分(21)和折弯部分(22);若干所述石墨块(1)设置于背板(2)面向真空室一侧的平面上,用于承受等离子体溢出离子的高热负荷;所述石墨块(1)为长方体形状,定义石墨块(1)的最大尺寸为长度,垂直于所安装的背板(2)的平面方向上的尺寸为厚度,则设置于背板(2)面向真空室一侧平面上的若干石墨块(1)具有相同的厚度,长度和宽度根据真空室内部轮廓确定,在石墨块(1)上还分别设置有六角螺钉孔(10)和压棒孔(11),所述六角螺钉孔(10)为盲孔,沿石墨块(1)的厚度方向设置;所述压棒孔(11)为通孔,贯穿整个石墨块(1)宽度方向,六角螺钉孔(10)和压棒孔(11)连通;若干石墨块(1)在背板(2)面向真空室一侧的平面上呈多排排列,位于同一排的石墨块(1)均有相同的长度和厚度,相邻的两个石墨块(1)之间设置有1mm间隙;同一排石墨块(1)的压棒孔(11)同轴线,每排石墨块(1)的压棒孔(11)内都被一根压棒(7)贯穿;每个所述的压棒(7)两端均设置有螺纹孔,对应每个螺纹孔,六角螺钉(9)从背板(2)背向真空室一侧平面的相应位置处穿过背板(2),伸入石墨块(1)的六角螺钉孔(10)中,并与所述螺纹孔相互配合,使得整排石墨块(1)均压紧固定于背板(2)面向真空室一侧的平面上;两个所述柔性支撑臂(3)固定连接于背板(2)背向真空室一侧的平面上,截面为“凹”形,用于实现背板(2)同其它部件的连接;所述支撑板(4),用于支撑整个背板(2);支撑板(4)具有支撑板面板(401),所述支撑板面板(401)通过螺钉连接于两个所述柔性支撑臂(3)之上;所述支撑板(4)还具有两个支撑臂(402),所示支撑臂固定设置于支撑板面板(401)的面板的背面,对整个支撑板面板(401)及安装于支撑板面板(401)之上的其它部件形成支撑;在所述支撑臂(402)之上还设置有筋板(403),用于加强对弱场侧第一壁的结构强度并增大传热面积;所述底部支撑座(6)与真空室固定连接,同时所述支撑臂(402)也固定连接于底部支撑座(6)之上,使得整个第一壁组件固定连接于真空室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未经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1472798.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耦合结构和滤波器
- 下一篇:腔体式带阻滤波器及射频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