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化与电解技术的污水深度处理再生利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5030.5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5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波鹰(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生化与电解技术的市政污水的深度处理及再生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厌氧处理;(2)缺氧与好氧处理;(3)二次沉淀;(4)纳米催化电解(NCE);(5)絮凝沉淀或混凝沉淀;(6)过滤。本发明首先将污水采用厌氧处理后,再缺氧与好氧交替处理和二次沉淀,再经过电解、絮凝沉淀或混凝沉淀与过滤的组合工艺使市政污水经过处理达到地表类四类或类三类水的水质标准。通过电解去除COD、BOD、色度、氨氮和总氮;通过絮凝沉淀或混凝沉淀去除COD、石油类、植物油,同时去除磷、部分有机物和总氮;通过过滤去除固体颗粒物质(SS),过滤出水达到地表类4类或类3类水水质标准。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化 电解 技术 污水 深度 处理 再生 利用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生化与电解技术的污水深度处理再生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将污水经过厌氧处理、缺氧处理和好氧处理后增加电解、絮凝沉淀或混凝沉淀和过滤步骤,即增加如下步骤:(1)厌氧:污水经过粗格栅和细格栅除去固体杂质后,进入初沉池沉淀,出水进入厌氧池在厌氧的作用下将有机酸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降低COD;(2)缺氧/好氧:厌氧池出水进入缺氧池和好氧池进行缺氧/好氧处理,通过A/O处理工艺中的缺氧菌和好氧菌的氧化降解作用进一步除去COD、氨氮和总氮,使污水得到净化废水;(3)沉淀:A/O生化处理的出水在二沉池内进行泥水分离,沉淀下来的污泥部分回流到厌氧池,剩余污泥由泵输送到污泥浓缩池;(4)电解:将经过步骤(1)至(3)处理后的出水泵入纳米催化电解机中电解,电解过程中,阳极产生Cl·和O·, Cl·和O·与有机物氨氮等反应,生成CO2、H2O、N2和NO3﹣,除去有机物,降低COD、BOD、氨氮;阴极产生“H·”和“OH·”,产生的“H·”和“OH·”与“NO3﹣”和有机物氨氮等反应,生成CO2、H2O、N2;(5)絮凝沉淀:步骤(4)电解后污水进入絮凝反应池,向絮凝反应池中加入1~50g/ m3硫酸亚铁溶液和1~5mg/ m3助凝剂进行絮凝反应,Fe2+与电解未反应完全的Cl·、O·、OH·或Cl2反应生成Fe3+,Fe3+与PO43‑反应生成磷酸铁沉淀除去污水的磷,与OH‑反应生成Fe(OH)3沉淀进行絮凝反应,通过吸附作用除去石油类、动植物油等有机物,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分离,污泥进入污泥处理系统脱水成泥块,清液进入步骤(6)过滤;(6)过滤:步骤(5)絮凝沉淀后的污水(清液)进入过滤装置过滤,清液即为达到地表类4类或类3类水质标准的再生水,泥浆进入污泥处理系统脱水成泥块;(7)污泥处理:初沉池和步骤(3)二沉池的产生的沉淀(即污泥)和步骤(5)沉淀产生的沉淀(即污泥)通过管道进入污泥浓缩池,再经过污泥脱水机的脱水作用使得污泥减容,脱水后含水量小于或等于60%的干泥进行外运或堆肥处理,滤液则回流至步骤(1)前的粗格栅进水口;(8)气体处理:步骤(1)厌氧处理中产生的沼气经沼气脱硫及焚烧系统处理后的尾气进入尾气除臭系统处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波鹰(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波鹰(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05030.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抖粉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安装轴承箱的管线式均质乳化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