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体重金属污染底泥原位覆盖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2038.4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73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彦浩;张昊晗;张志斌;孙翠珍;崔万里;曹国勋;邱金伟;王晓栋;孙彩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02;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王书刚 |
地址: | 25010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水体重金属污染底泥原位覆盖修复方法,在受污染河道底泥或河道边坡上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第一覆盖层、第二覆盖层和第三覆盖层中的至少一层,第一覆盖层中的填料为铈改性沸石及零价铁混合物,第二覆盖层中为选择性重金属固化填料,第三覆盖层中为活性炭和沙粒混合填料。三层覆盖层根据水体水深及流速可将水体分浅水缓流水体、深水水体和急流水体进行选择组合。该方法针对不同的底泥污染状况,该覆盖体通过上下叠放不同结构层的方式,将物理、化学及生物修复手段结合起来,高效地消除或降低底泥污染,并能很好地回收覆盖层及其吸附的重金属。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重金属 污染 原位 覆盖 修复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水体重金属污染底泥原位覆盖修复方法,其特征是:在受污染河道底泥或河道边坡上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第一覆盖层、第二覆盖层和第三覆盖层中的至少一层,第一覆盖层中的填料为铈改性沸石及零价铁混合物,第二覆盖层中为选择性重金属固化填料,第三覆盖层中为活性炭和沙粒混合填料;所述铈改性沸石的制备过程,如下所述:将天然沸石经过破碎、研磨和筛分,获取140‑160目的颗粒;用氨水调节硝酸亚铈溶液的pH值为在7.5‑8.5,在恒温80‑90℃的条件下,将沸石浸泡在调制好的硝酸亚铈溶液中3‑4小时,取出后抽滤,然后清洗至pH6.5‑7.5,再置于马弗炉中280‑320℃烘干1.8‑2.1小时,制得改性沸石;然后,用红薯粉作为粘合剂,木屑作为造孔剂,将制得的铈改性沸石和红薯粉按质量比80‑90:2‑5的比例混合,再在混合物中加入质量比5‑10%的水,水温50‑60℃,搅拌均匀,然后加入质量比3‑10%的粒径0.1‑0.5mm的木屑颗粒,搅拌均匀制成2‑4mm的不规则球形颗粒,65‑75℃条件下恒温干燥1.8‑2.1小时,成型后在马弗炉中480‑520℃恒温烧结0.8‑1.2小时,碳化木屑使球内形成不规则空隙通道,冷却后得到大比表面积的铈改性沸石多孔不规则颗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1203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