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齿差摆盘式汽车差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12272.7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4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梁尚明;陈飞宇;周建钦;晏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48/12 | 分类号: | F16H48/12;F16H48/38;F16H4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二齿差摆盘式汽车差速器,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汽车差速器,其保持架锥齿轮的外部是锥齿轮,内部是球形活齿的保持架,动力由保持架锥齿轮外部的锥齿轮输入,经保持架锥齿轮的保持架传给球形活齿,球形活齿再将动力传给与左半轴固连的端齿轮和与右半轴固连的二齿差摆盘槽式激波轮,左半轴和右半轴分别与左、右车轮固连,从而使左、右车轮实现差速。该差速器省去了传统汽车差速器中的行星齿轮系统,球形活齿与保持架锥齿轮、端齿轮及二齿差摆盘槽式激波轮之间均为多对齿啮合,故该差速器体积小,重量轻,重合度大,承载力强,可广泛应用于需要差速器的各种轮式车辆,如汽车、工程车辆等。 | ||
搜索关键词: | 二齿差摆盘式 汽车 差速器 | ||
【主权项】:
二齿差摆盘式汽车差速器,主要由主要由端齿轮(1)、二齿差摆盘槽式激波轮(2)、保持架锥齿轮(3)、球形活齿(4)、左半轴(5)、右半轴(6)、左半壳(7)、右半壳(8)、圆锥滚子轴承(9、18、19)、螺栓(10)、螺母(11)、键(12、17)组成,其特征在于:摒弃了传统汽车差速器的行星齿轮系统,代之以“二齿差摆盘槽式激波轮——球形活齿——端齿轮”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端齿轮(1)、二齿差摆盘槽式激波轮(2)、保持架锥齿轮(3)、球形活齿(4),以此系统实现差速,构成差速器;保持架锥齿轮(3)的外部是直齿圆锥齿轮,内部是球形活齿(4)的保持架,该保持架沿周向开有Z3个半径与球形活齿(4)半径相同的轴向通孔,故保持架锥齿轮(3)既是主减速器的一个锥齿轮,又是差速器机构中的保持架,保持架锥齿轮(3)将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有机的合为一体,保持架锥齿轮(3)与左半壳(7)和右半壳(8)通过螺栓(10)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并由一对圆锥滚子轴承(9)支撑在机架上;Z3个球形活齿(4)在保持架锥齿轮(3)的轴向通孔内可沿轴向左、右运动,在二齿差摆盘式汽车差速器中,球形活齿(4)几何中心的轨迹是一圆柱面曲线,该曲线所在的圆柱称为二齿差摆盘式汽车差速器的分度圆柱,球形活齿(4)同时与保持架锥齿轮(3)的保持架、端齿轮(1)和二齿差摆盘槽式激波轮(2)相啮合接触而传递运动和动力,端齿轮(1)与二齿差摆盘槽式激波轮(2)均在端面沿周向开有导槽,端齿轮(1)和二齿差摆盘槽式激波轮(2)两者端部的周向导槽是球形活齿(4)在保持架锥齿轮(3)的轴向通孔中运动时所处一系列位置的包络曲面,导槽在轴截面内的形状是圆弧,圆弧的半径与球形活齿(4)的半径相同,导槽的轨迹是余弦函数曲线沿圆柱面的分布,其中二齿差摆盘槽式激波轮(2)的导槽轨迹的余弦函数周期数等于二齿差摆盘槽式激波轮(2)的波幅数,记为Z2,且Z2=2,而端齿轮(1)的导槽轨迹的余弦函数周期数等于端齿轮(1)的齿数记为Z1,端齿轮(1)通过键(17)与左半轴(5)固联,二齿差摆盘槽式激波轮(2)通过键(12)与右半轴(6)固联;左半轴(5)通过一对圆锥滚子轴承(18)分别支撑于左半壳(7)和保持架锥齿轮(3)中,其左端与左边车轮(13)相固联;右半轴(6)通过一对圆锥滚子轴承(19)分别支撑于右半壳(8)和保持架锥齿轮(3)中,其右端与右边车轮(14)相固联;端齿轮(1)的导槽轨迹的余弦函数周期数Z1与保持架锥齿轮(3)的轴向通孔数Z3相差2,二齿差摆盘槽式激波轮实现了轴向激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1227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用的扶手铰链结构
- 下一篇:汽车扶手上的存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