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拱拉式树桥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5055.1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88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赵朋;史秋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朋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8/00;A01G7/06;A01G17/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林艳艳 |
地址: | 050400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拱拉式树桥的培育方法,涉及树木栽培技术领域。步骤如下:一、制作树桥模具:桥架模具的制作:桥架模具包括内结构和外结构,内结构用于支撑外结构,外结构即树桥的实际走向结构;桥面模具的制作;二、苗木栽植:树种选择:选择乔木作为栽植树种;苗木数量的计算;苗木栽植布局;栽植时间:华北地区在3月中下旬;桥面苗木栽植时间比桥架苗木晚一年;三、树桥造型次序及方法:桥架型造;桥面造型;去掉桥面生长干;四、树桥日常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五、平衡树势及防灾措施;六、拆除树桥模具,设置引桥。该方法用近百棵树组成一个大的活的能行走的树桥,培育完成后的树桥不使用树木以外任何器物,适用于公园景区。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桥面 苗木栽植 外结构 桥架 内结构 拉式 栽植 制作 苗木 培育 引桥 造型 防灾措施 公园景区 华北地区 平衡树势 日常管理 树木栽培 树种选择 病虫害防治 桥架型 时间比 器物 乔木 树种 树木 拆除 生长 支撑 | ||
【主权项】:
1.一种拱拉式树桥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制作树桥模具:(一)桥架模具的制作:桥架模具包括内结构和外结构,内结构用于支撑外结构,外结构即树桥的实际走向结构;①内结构:内结构包括四根桥墩立柱(1),两根水平梁(2)和两根拱形梁(3);每根水平梁(2)的两端向下各垂直设有一根桥墩立柱(1),每根水平梁(2)的两端通过一根拱形梁(3)连接,两根拱形梁(3)之间的宽度与两根水平梁(2)之间的宽度相同;水平梁(2)上每间隔一米为一个节点一(4),两根水平梁(2)相对应的节点一(4)之间,以及两根水平梁(2)相对应的端部之间通过水平梁桥架(5)连接;水平梁上节点一(4)处垂直向上设有与拱形梁(3)连接的拱形梁立柱(6);②外结构:每根水平梁(2)的两端及节点一(4)的顶部设有圆弧形支架(7),圆弧形支架(7)的圆口朝向水平梁(2);每根水平梁(2)上的所有圆弧形支架(7)的上端点通过水平梁线(8)连接,两根水平梁线(8)的宽度是实际树桥的宽度;每根水平梁线(8)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水平圈(9);每根水平梁线(8)的中心点处设有一个水平圈结一(10);水平圈结一(10)由两根铁丝A相交而成,每根铁丝A由水平直线段A(11)、水平半圆段(12)及向上垂直直线段A(13)依次连接构成,两根铁丝A的水平半圆段(12)相对构成水平圈结一(10);每根铁丝A的水平直线段A(11)与水平梁线(8)相接;两根铁丝A之间固定连接;水平梁线(8)上每间隔一米为一个节点二(14),节点二(14)处设有交叉圈结(15);交叉圈结(15)由铁丝B和铁丝C相交而成;铁丝B由水平直线段B(16)、水平圈段(17)及向上垂直直线段B(18)依次连接构成;铁丝C由水平直线段C(19)、垂直立圈段(20)及向下垂直直线段(21)依次连接构成;铁丝B的水平圈段(17)与铁丝C的垂直立圈段(20)相交构成交叉圈结(15);水平直线段B(16)和水平直线段C(19)分别与水平梁线(8)相接;铁丝B和铁丝C之间固定连接;水平梁(2)端部的圆弧形支架(7)的上端点向下垂直设有加宽立柱(22);从水平梁线(8)两端的第一个节点二(14)处的交叉圈结(15)的向下垂直直线段(21)向最近的加宽立柱(22),用铁丝G拉一线,使铁丝G与水平梁线(8)、加宽立柱(22)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铁丝G形成第一直角三角形斜边(24);其它节点二(14)处的交叉圈结(15)的向下垂直直线段(21)依此类推形成其它直角三角形斜边;离桥中心最近的节点二(14)处的交叉圈结(15)的向下垂直直线段(21)向最近的加宽立柱(22),用铁丝H拉一线,使铁丝H与水平梁线(8)、加宽立柱(22)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铁丝H形成离桥中心最近的直角三角形斜边(25);拱形梁(3)与拱形梁立柱(6)相交点的外侧设有水平柱(26),水平柱(26)的长度与圆弧形支架(7)的上端点到水平梁(2)的水平距离相等,水平柱(26)外端与相对应的向上垂直直线段B(18)的末端通过拱拉式树桥的拉线(27)连接;两端的圆弧形支架(7)的上端点以及水平柱(26)外端点通过弧度与拱形梁(3)弧度相同的拱形梁线(28)相连接;水平圈结一(10)的两个向上垂直直线段A(13)末端通过拱拉式树桥的拉线(27)与拱形梁线(28)相连接;拉线(27)的向上延长线在拱形梁线(28)缠绕一个圆圈后垂直向上,此圆圈为拱形梁线缠绕圈结(29);从两条拱形梁线(28)上的中心点开始向左右各量取30‑70cm的点,两条拱形梁线(28)共4个点,将4根铁丝D(30)分别固定在点上,然后引导铁丝D(30)向里斜向上,在高于拱形梁线(28)中心点的位置,相对应的两个铁丝D(30)相交制作水平圈结二(31),两个水平圈结二(31)用于固定拱形梁线(28);(二)桥面模具的制作:在两根水平梁线(8)的一端开始,间隔10cm划记号(32),然后先在一根水平梁(2)上对应水平梁线记号(32)处用铁丝E(33)固定,牵引铁丝E(33)向上从水平梁线(8)的记号(32)处外侧向上、向里缠绕水平梁线(8)一圈,至水平梁线的记号(32)上方,然后沿水平方向向另一根水平梁线(8)对应的记号(32)处沿外侧向下、向里、再向上缠绕一圈,再向下与水平梁(2)固定,此铁丝E(33)在两根水平梁线(8)之间的连线即桥面连接线(34);根据桥的跨度,依此类推,完成整个桥的桥面连接线(34);铁丝E(33)与水平梁线(8)缠绕的圈为桥面缠绕圈结(35);在桥两头第一道桥面连接线(34)的两端分别用铁丝F固定,然后铁丝F垂直向上在1‑1.3米高处打一个拐角圈结(36)后,拐直角水平折向桥中心方向,并从下一个拐角圈结(36)中穿出向上,此铁丝F直线段即桥面栏杆线(37);其它桥面栏杆线(37)设置是桥面一侧从第一道桥面连接线(34)开始,每次隔一道桥面连接线(34),按上述方法设计桥面栏杆线(37);桥面的另一侧是桥两头第二道桥面连接线(34)按上述方法设计一道桥面栏杆线(37),其它桥面栏杆线(37)每次再隔一道桥面连接线(34)按上述方法设计;二、苗木栽植:(一)树种选择:选择乔木作为栽植树种;(二)苗木数量的计算:树桥所需苗木数量由桥架、桥面所需苗木数量组成;①桥架苗木所需数量按桥的跨度每1米1棵树苗计算,另外,拱形梁需4棵拱形梁线苗木(4’),树桥桥墩部位起固定作用的固定苗木(1’)桥两头各需2棵共4棵;②桥面苗木所需数量按桥的跨度计算,从桥头开始,每10cm一棵树苗,另外桥两头各增加一棵树苗;(三)苗木栽植布局:①桥架苗木在桥的两头,各排两排,共四排桥架苗木;与水平梁线(8)对应,在每个加宽立柱(22)旁间隔栽植每排桥架苗木,每排桥架苗木从离加宽立柱(22)最远的桥架苗木开始,依次是水平梁线(8)始端到第一个节点二(14)的苗木(5’);拱形梁线苗木(4’);根据桥长,从桥头到桥中心,每米节点二(14)形成的第一直角三角形斜边苗木(3’),其它直角三角形斜边苗木依此类推,至离桥中心最近的直角三角形斜边苗木(2’);之后是固定苗木(1’);②桥面苗木位置在桥的下方、两头的位置,在桥的两侧按栽植数量设计一排或两排,两排间隔30‑50cm,苗木之间间隔5‑10cm;(四)栽植时间:华北地区在3月中下旬;桥面苗木栽植时间比桥架苗木晚一年;三、树桥造型次序及方法:(一)桥架造型:桥架苗木按着设计好的桥架模具进行型造,间隔1‑5cm用细绳将桥架苗木与桥架模具绑扎一次,使之固定;将树桥以桥中心点为分界点,将树桥分成对称的四部分,以四分之一部分为例,每排桥架苗木中:水平梁线(8)始端到第一个节点二(14)的苗木(5’)沿桥架模具水平圈(9)首先做水平圈造型,完成后沿水平梁线(8)在桥面缠绕圈结(35)中穿过,到水平梁线(8)第一个节点二(14)处,沿交叉圈结(15)的水平直线段B(16)、水平圈段(17)及向上垂直直线段B(18)走向穿出,然后向上沿拉线(27)生长,再沿拱形梁线缠绕圈结(29)在拱形梁线苗木(4’)上缠绕后再向上生长;拱形梁线苗木(4’)沿拱形梁线(28)生长,首先穿过水平梁线(8)始端的水平圈(9)向上生长,至桥中心顶,与对面生长过来的拱形梁线苗木采用绞缠的方法使之生长在一起,绞缠长度为60‑140cm,然后拱形梁线苗木(4’)树头沿铁丝D(30)向里斜向上生长,两棵对应的拱形梁线苗木(4’)按水平圈结二(31)打结,然后向上生长;第一直角三角形斜边苗木(3’)沿第一直角三角形斜边(24)至第一个节点二(14)处,沿交叉圈结(15)的向下垂直直线段(21)、垂直立圈段(20)及水平直线段C(19)走向穿出,然后沿水平梁线(8)在桥面缠绕圈结(35)中穿过,到水平梁线(8)第二个节点二(14)处,沿交叉圈结(15)的水平直线段B(16)、水平圈段(17)及向上垂直直线段B(18)走向穿出,然后向上沿拉线(27)生长,再沿拱形梁线缠绕圈结(29)在拱形梁线苗木(4’)上缠绕后再向上生长;其它直角三角形斜边苗木依此类推;离桥中心最近的直角三角形斜边苗木(2’),沿离桥中心最近的直角三角形斜边(25)至离桥中心最近的节点二(14)处,沿交叉圈结(15)的向下垂直直线段(21)、垂直立圈段(20)及水平直线段C(19)走向穿出,然后沿水平梁线(8)在桥面缠绕圈结(35)中穿过,至桥中心,与桥对面过来的离桥中心最近的直角三角形斜边苗木沿水平圈结一(10)的水平直线段A(11)、水平半圆段(12)及向上垂直直线段A(13)进行造型,形成一个固定点,然后向上沿拉线(27)生长,再沿拱形梁线缠绕圈结(29)在拱形梁线苗木(4’)上缠绕后再向上生长;固定苗木(1’)向前斜上方逐一和前边的桥架苗木靠接,并用细绳与前边的桥架苗木固定,并与同一桥头的另一排桥架苗木的固定苗木,在两排桥架苗木的前方中间相交后,再向后与拱形梁线苗木(4’)靠接,使之形成一体,然后削去固定苗木(1’)树头;树桥其它四分之三部分按上述方法进行桥架造型;(二)桥面造型:桥面造型所需桥面苗木均在桥的下方,根据树木栽植布局,按着就近的原则,确定每一个桥面连接线(34)的对应桥面苗木,绑扎时将桥面苗木树头引至水平梁线(8)桥面缠绕圈结(35),沿桥面缠绕圈结(35)缠绕后,沿桥面连接线(34)走向前行,至对应的另一水平梁线(8)桥面缠绕圈结(35),经缠绕后,弯向上沿桥面栏杆线(37)进行栏杆造型,到1‑1.3米高处按拐角圈结(36)走向打结,拐直角水平折向桥中心方向,并从下一个拐角圈结(36)中穿出向上生长即可;在此过程中,桥面苗木每隔1‑5cm用细绳与桥面模具绑扎一次,用于固定;当桥面苗木生长至直径达到4‑5cm时用木板上下夹住桥面,使桥面苗木变宽,相邻桥面苗木长在一起,桥面变平;(三)去掉桥面生长干:当桥面苗木缠绕水平梁线处树木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体时,用锯在桥面苗木进入缠绕处锯断桥面苗木生长干;四、树桥日常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五、平衡树势及防灾措施;六、拆除树桥模具,设置引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朋,未经赵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25055.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